晴時多雲

社論》摒棄一中框架 凝聚台灣共識

賴清德總統就任後的首場國慶演說,言稱中華民國,不落入一中框架,這符合多數國人的認知,亦是凝聚我們最大共識。 (記者方賓照攝)賴清德總統就任後的首場國慶演說,言稱中華民國,不落入一中框架,這符合多數國人的認知,亦是凝聚我們最大共識。 (記者方賓照攝)

賴清德總統昨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一一三年國慶大會」,以「團結台灣,共圓夢想」為題發表演說。對演說內容,相信有助朝野對話與強化共識。總統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這與上週六在國慶晚會傳達「祖國說」,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彼此呼應,都在確保台澎金馬共同體,為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總統言稱中華民國,不落入一中框架,這符合多數國人的認知,亦是凝聚我們最大共識。部分在野人士為罵而罵,一味附和北京,繼續淪落錯誤史觀,已離時代愈來愈遠。

面對台海議題,無論歷史與現實,都不該扭曲進行操作。北京總以三段論,聲稱台灣為其固有領土。但這番說詞,賴清德日前接受專訪時反問,「如果真是為領土完整,為什麼不拿回俄羅斯占有的璦琿條約所簽的那些土地」。當年清朝割讓現今遠東地區精華要地的大批土地,中共長年默認未追討,賴清德因此批評北京不是因為領土的關係,「才要來侵略台灣」。這是以彼之矛來擊彼之盾,從歷史角度,凸顯中共對台說詞的荒謬。同樣的,總統的「祖國說」,則反映政治現實。與我們有邦交的國家,位於中美洲的瓜地馬拉自一九三三年即與中華民國建交至今,說明中華民國在台灣繼續存在。總統演說並指「一一三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除再次表達國祚較中華人民共和國更長久,也提醒國人不該忘懷反對專制的建國精神,並建設更強大的「民主台灣」。

賴清德還提到,「無論喜歡稱呼我們自己的國家,是中華民國、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台灣,我們都要有共同的信念」。總統這段話要強調的,亦即大家都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即便一九七一年失去聯合國席次,該年通過的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也未涵蓋台灣,即是總統所說的「中華民國曾經在國際社會被驅逐;但是,台灣人民從未自我放逐」。這就是我們所處的國際現狀。所以,北京近年展開法律戰,扭曲聯合國的決議內容妄稱代表台灣,即遭美國等國家的駁斥,強調該決議不支持、不等同,也未反映對中國「一中原則」的共識。北京拿一中原則,混淆美國的「一中政策」,彷彿都講同樣的一中。然而,美國從未承認或接受北京對台灣的領土主張,美國並歡迎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及其他多邊組織。中共在台海的挑釁擴張,美國更聯合民主國家強力捍衛台海和平穩定。從歷史到現實,兩岸之間就是互不隸屬。

綜觀賴總統幾次重要談話,均在凸顯「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已經七十五年」之論述。大家都已在這塊土地發展成為命運共同體。雖然黨派、認同或意識形態有不同,對中共而言,只要不接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最後都會被打成台獨同路人。所以,即便賴總統稱中華民國,北京也繼續狂吠謾罵。部分藍營人士以「國共內戰史觀」框架台灣,把我們納入大中國體系。就台海現勢,對我們民主的發展,極其不利。就歷史角度,也是對過去民主歷程的無視。自解除動員戡亂,推進民主化之後,台澎金馬已然發展事實主權。反觀「國共內戰框架」,形同合理化中共併吞台灣,對區域和平更不利。戰後台灣被視為不沉的航空母艦,現在我們更備受全世界重視,台海議題不只是台灣與中國議題,在這七十五年,從未改變。

賴清德在今年五二○總統就職演說提到,台灣位居「第一島鏈」戰略位置,牽動著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在二○二四年的今天,我們的角色更加重要。國際社會認為台海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民主友盟並加強合作,來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總統昨日演說也矢言,在國際情勢越混亂的時代,我們要「成為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力量」,呼應國際主流。今年初民進黨總統勝選,中共對台的文攻武嚇更加頻密,我們內部還有代理人、同路人的裡應外合,營造所謂「疑賴」、「疑美」等各種錯誤論調,試圖打擊民主,分化我們與盟邦關係。少數國人受到動搖,或仍受惑於國共內戰框架的一中史觀,難以自拔。賴總統拋出「祖國說」,還有人說會「燒腦」,不就因為還無法真正擺脫大中國的錯誤史觀所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