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多次就台灣與中國關係發言,特別是站穩主權獨立基本立場,從歷史事實和常識出發,言語淺白,合乎常理,直入人心,澄清誤謬偏失,有助世人及國人看清台灣處境,看透中國強詞奪理,頗受國際媒體矚目。
最新一例,是十月五日在雙十節晚會講話。他說:鄰居中華人民共和國剛過七十五歲生日,就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若要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快樂,切勿用「祖國」兩字;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五歲以上民眾的祖國,不過,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已七十五年,不必再去談論這層關係。
這一被稱為「祖國論」的談話,淺顯易懂。談話中,以史實闡明台灣與中國關係,平實中肯。提到「鄰居」中國生日慶,順帶以年紀論述,凸顯台灣有些藝人於十月一日表態祝賀「祖國」國慶,用詞不精準。
「祖國論」的談話,關照寬廣普遍,態度懇切,沒有疾言厲色。賴清德期勉國人,「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要愛我們的國家,時時愛我們的國家」,不辜負前人的犧牲奉獻。對於見利忘義的藝人,他只善意提醒,「祝賀詞要精準」。至於每天以軍機軍艦脅迫我國的北京政權,他也未口出惡聲,且以中國國名全稱指涉。
事實上,檢視賴清德上任以來的講話,特別是團結國人、昭告世人及奉勸北京,大都深思熟慮,既以基於事實的史觀論事,且能用一般庶民可懂的話發言,言簡意賅,直指問題核心本質,引發廣泛重視及共鳴。
其例不勝枚舉。九月初,他受訪指出,中國要併吞台灣,不是為領土完整;若真為領土完整,中國應拿回十九世紀中葉《璦琿條約》清朝割讓給帝俄的土地,且俄羅斯如今正處於「最弱的狀態」。這番論述,道出中國不敢說的內心話,俄國雖惡言回應,中國無以反駁;中國有民眾呼應,主張「拿回遠東」,包括海參威。五月的就職演說,「一六二四年,台灣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從世界史角度,期勉台灣人要自信,齊心航向新世界,讓世界迎接新台灣;也間接駁斥「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中國陳腔讕言。
再如六月間,在陸軍官校校慶閱兵後致詞:「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的才是真陸官,沒有這份雄心壯志就是假黃埔。所言鏗鏘有力,不但倒打中國假黃埔百年統戰陽謀,也有力地分辨黃埔校友忠奸。八月間,八二三砲戰六十六週年,強調中國「要拿下台灣,不是哪一個人或政黨做了什麼事或說了什麼」,一語道破其野心的本質。九月下旬,在「全社會韌性」民防訓練講話,宣示「台灣絕不可能簽署和平協議」,「那一紙協議是靠不住的,要靠實力確保和平」。
賴清德上述講話,有如李登輝總統論領導者條件時所指出,居上位者要言語誠懇,不講別人聽不懂的話,不能官腔官調,須讓鄉下阿婆也聽得懂。同樣重要的,是從常識常理出發,看待事物。台灣自古是南島語族的家園,不屬於中國;荷蘭人開啟全球化,世界島台灣出現;共產中國成立以來,台灣沒有一天屬於它;中國要吃掉台灣,卻棄西伯利亞及遠東舊土不顧,「收復失土」說迂腐不實;黃埔軍校在鳳山復校,廣東黃埔如今只是古蹟;中國併吞台灣,不論何黨誰人,野心不變,僅手法軟硬有別;與中國簽協議無以致和平,國共談判及西藏殷鑑不遠;台灣唯自立自強,團結才能挺立。凡此,都是簡單史實及常識常理,賴清德不但誠懇以道,且一講再講,是居上位者為所當為。
誠然,在民主多元的台灣,尤其政治惡鬥的政媒環境,對賴清德的剴切之言,因政黨立場和意識形態而冷嘲熱諷者如響斯應;挑動敏感神經、話語台獨、借殼脫中…云云,不一而足,甚至藉此渲染「疑賴論」,國人已看多而難以照單全收。重要的是中國民眾的反應,如:簡單的事實、邏輯清晰、話沒毛病…,足見嚴密監控的社會,仍有耳聰目明之人。國際新聞媒體從事實出發、專業著眼,對《璦琿條約》與收復失土、「祖國論」等,廣為矚目而顯著報導,有助國際社會瞭解我國處境。
美國思想家潘恩(Thomas Paine)十八世紀出版五十頁小冊子《常識》(Common Sense),闡述英國惡行、人民自然權利、獨立之利,激發了美國獨立革命。賴清德同樣從常識出發,持續為台灣發聲,是值得國人按讚的要務。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