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國民黨高層不時炫耀,自己比眼中「本(來就)土」人士有國際觀。該黨某些(當年的)青年才俊,蔣氏政權為了建立接班梯隊,一一送往民主先進國家鍍金,取得各種博士學位,返台便坐上直升機,羨煞該黨大多數只配當轎夫者。那些青年才俊,如今再老仍是才俊,是國民黨真正的八旗子弟。此外,還有一種「吹台青」,不過是聽話的台籍政客,他們的角色是跑龍套。這也難怪,蔣經國晚年宿疾纏身,基於長久之計拔擢李登輝擔任副總統、接班人,八旗子弟就是不甘雌伏,從主流、非主流纏鬥,到國共炎黃子孫化敵為友,造成台灣當前國家認同分裂狀態。
國民黨「精英」,自馬英九以下,國際觀真的令人不敢恭維:兩岸關係的位階高於外交關係。而所謂的「國共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一個民族」。在這種前提下,還有什麼外交關係可言?中國與世衛秘密協定,以「同屬中國」的宗主國模式,邀請「中華台北」充當WHA觀察員,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等到政權輪替,民進黨不遞「同屬一中投名狀」,道破ROC與PRC互不隸屬,世衛受命北京為馬英九開的側門也就關了。國民黨承認老共為老大,僅換來逐年邀請、沒有投票權的一次門票,隨時可以停止發送,完全是賠本生意。
十分諷刺的是,上週俄羅斯政府發布了「價值觀敵對國家地區名單」,台灣列入四十七個國家地區名單,與日本、南韓、新加坡同列。台灣被標註為「台灣(中國)」,中國不在此一名單,屬於「價值觀相同國家」。俄羅斯政府,口口聲聲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實務上台灣則「獨立於」中國之外,不知北京有何感想?老實說,儘管有人目前不支持「一中一台」、「兩個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中國只有一個,台灣不是獨立的,並且不是享有主權的國家」,林林總總的形容詞,都迥異於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不承認台灣目前是主權國家,無法推論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台灣只是一個尚待被普遍承認的「國家」。
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案(以下簡稱二七五八),唯一解決的是「中國代表權」,由一九四九成立的PRC,取代流亡台灣的ROC。而一九七一通過二七五八之前,一九五二生效的「舊金山和約」早已規定「日本放棄對台灣及澎湖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及請求權」,但未規定台澎歸屬ROC或PRC。所以說,「中國代表權」由蔣歸毛,與台灣主權歸屬八竿子打不著。二七五八通過前,美國建議蔣氏,PRC入聯代表中國,ROC繼續留在聯合國代表台灣,但蔣氏堅持「漢賊不兩立」,結果淪為「賊立漢不立」。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國民黨呼籲聯合國大會儘速接納ROC重返並完整參與,必然牽涉到ROC代表誰的本質性問題。按國民黨主張,「一中是指ROC」、「ROC主權及於全中國」,這種主張早在二七五八就遭否決了。ROC的唯一機會在於,與當年統治中國的ROC切割清楚,僅止於代表民主化的台灣。如果玩弄「憲法一中」,只能接榫到北京的「一中原則三段論」。
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南京法統」的ROC,多數國家認為它已經被PRC繼承。如今,假使還想代表「全中國」、「十四億人」,不啻重演蔣、毛的「中國代表權」之爭,而其結果也是二七五八的宿命。也許,這種主張者,不是笨而是壞。一九九○年代以來,民主台灣沿用的ROC看板,只代表台澎金馬兩千三百萬人。「捍衛中華民國」,口號不是不能喊,但應該是「為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捍衛中華民國」,而非「為中國十四億人捍衛中華民國」,令ROC淪為PRC圖謀台灣的便橋。二七五八不存在灰色地帶,朝野的不同主張孰為台灣、孰為中國,這也是最簡單的試金石。
本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多國政府、國會為台灣發聲,我們自己,當然不能當局外人。不幸,朝野三個黨團,連齊喊台灣共識、反擊中國都有得吵。尤其是,國民黨團提案:中華民國憲法法理主權不分裂、中華民國重返並完整參與聯合國,還活在一九四九以前。國際級家醜外揚,看在支持台灣者眼裡,恐怕想笑也笑不出來。如何定義「中華民國」,對少數人是意識形態,對多數人則是「現實感」問題。返聯也好,入聯也好,如果以「中華民國」之名,至少須先對兩千三百萬人及國際社會說清楚、講明白:「代表誰」?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