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再拿農產品開刀 看穿中國兩面手法

◎ 李坤隆

就在廈門旅遊協會踩線團抵達金門的同一天,中國財政部卻突然宣告,自九月廿五日起,即將停止執行對原產於台灣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卅四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

中方政策的時間點是很敏感的,一方面準備開放兩岸旅遊,另一方面卻在限制台灣農產品的進口,這顯然就是兩手的策略,畢竟從中國於二○○五年八月起開始免徵台灣卅四項農產品進口關稅,確實讓台灣農產品多了銷售的管道,卻又片面的停止協議,對於台灣的農民還是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

不過當我們回過頭看看這樣的發展,中國最初將此政策視為「善意」,如今卻又惡意收回,背後原因當然很明確。對於兩岸的發展恐怕又生新變數,因為中國很容易將政治性的思維加在任何兩岸互動項目中,原本的體育與醫療是最明顯的,後來連宗教活動都無法避免,近來連民生項目也不放過,一切都泛政治化,顯見中國對台灣的互動只有政治才是最終的考量,其他的都只是手段而已。

所以轉移農產品的外銷焦點是當務之急,更何況台灣的農產品品質是有目共睹的,近年來農業部也積極拓展外銷,要在國際間開拓更多高端市場,一步步走出中國影響。

在這樣的事件中,大多數的國人更應認清中國的思維,所有的「善意」都只是一種包裝,唯有堅定立場,做好因應,才不會因為對方的一舉一動,政策轉彎而震驚,台灣也才能在國際間逐漸的站穩自己的腳步!

(作者為大學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