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柯文哲案引爆的台灣民主危機

京華城案愈滾愈大,與柯文哲政治獻金案形成共伴效應;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是這些案件的關鍵,勢必衝擊國內政治板塊。柯案造成的影響︰一是,該黨對小草的「居住正義」與批判財團「拿刀叉吃人肉」等訴求,勢必因柯放行京華城大幅容積獎勵,以及與京華城負責人沈慶京的親近關係,而全面崩毀。其二,藍營高層因白八席在國會的投靠,而嚐到全面輾壓民進黨的政治紅利,因而進行政治豪賭,力挺柯的清白。此舉不但破壞台灣的司法獨立,更意圖延續藍白合進行國會擴權。

事實上,分析柯案的政治效應,除了該黨的人設崩解,以及藍營高層有意繼續鞏固藍白合的戰略合作架構,更有民眾黨宗教化傾向,以及尋求外力介入,特別是中國的助力,對台灣主權獨立形成障礙。以下逐項細部探究。首先,柯文哲崛起政壇十年,已在兩任台北市長及總統大選中,展現強大的政治實力,可謂現階段第三勢力的代表。但柯與民眾黨的基本設定,仍彷彿是一張白紙的政治素人,卻為擴張政治版圖吸納一些爭議性人物,成為藏污納垢的「民眾堂」,仍強辯接納更生人,甚至自比耶穌會,再搭上「科學、理性、務實」的包裝,以及對柯的個人崇拜,黨內民主相較於民進黨不僅瞠乎其後,甚至也未能與威權的國民黨比肩。可以說,柯與民眾黨的發展走向,充斥著濃厚的政教合一氛圍。但柯涉入弊案,成為民眾黨創黨以來最大危機。

柯文哲崛起的主要訴求與形象包裝是︰「清廉」、「公開」、「透明」,甚至早上七點半開會,都被形塑為「勤政」的徵象,加上個人思維與談吐不拘一格,常有驚世駭俗之言行,成就當年打敗大連艦隊的政治傳奇。但「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柯選戰首次大勝,志高氣昂,自認可以經由權謀而非理念爭取各方人馬,以壯大陣容,進取總統大位。自此,「改變成真」的初心逐漸變質,忠良之士紛紛求去,部分財團(財團也是市民)則私下往來熱絡。這些是京華城等弊案為外界強烈質疑的背景因素。柯欲結交有錢、有力者,形成問鼎大位的主力;但與小草的距離卻漸行漸遠。一個強調居住正義及強烈指責財團的政治人物,卻被發現放寬京華城容積的不當利益達兩百億元,而且,與多位財團負責人密切往來,如何向小草交代?因為無法對支持者釋疑,民眾黨選擇宗教化,強化對「教主」的個人崇拜,作為民眾黨度過崩盤危機的凝聚劑。

司法積極偵辦柯案,對柯文哲所營造的形象是一大重創,嚴重者有毀黨之虞。台灣的司法改革雖然不彰,但其弊大抵與司法人員的操守,或者威權時代遺留的黨國遺毒有關;然而,指摘執政黨可以操控司法迫害異己,顯然是一種過度的想像或刻意的污衊。探究柯案的真相,最好的途徑是由司法單位的偵辦。但不管真相為何?司法偵辦卻形同一種凌遲,將導致柯的人設破毀,因此民眾黨選擇將之提升到政治迫害層次,或可穩住部分小草,也讓友軍藍營的聲援具有正當性,是一種必然祭出的自衛策略。可悲的是,司法案件被民眾黨操作為政治對抗,而身為國會最大黨、曾經的百年執政黨,國民黨竟然不明是非,雖有黨籍民代揭發此案,但高層朱立倫與馬英九顯然最在意藍白合的大局,因此寧可無視真相黑白,一味聲援柯文哲,對之伸出善意之手,並約束黨內揭弊者莫再大作文章,以免事態擴大,難以收拾。司法不但是社會正義的最後防線,也可防止不循體制的政治對抗引發的動盪,但藍白卻只有政治利益,不願捍衛司法正義,將使得台灣民主陷入危機。

其實,柯案引發的效應,應觀察中共趁機而入,甚至有人放出美國介入的假消息,以期柯文哲脫離困境。中共實施一黨一人的專制獨裁,視民主、司法為無物,可以完全反映它對柯案的表態;而它對柯案的反映,事實真相絕非關切重點,而是其親中盟友能否挺住?自柯文哲提出「兩岸一家親」,中共對其接受度甚至贏過藍營政治人物,寄望藍白合可以打敗民進黨,取得政權,以迎合中共的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這種策略固然因藍白破局而失敗,但中共依舊不改此一對台架構,仍對柯迴護有加。因此日前,國台辦竟公開指責,柯案是賴清德大肆製造綠色恐怖,追殺不認同民進黨與台獨的各界人物。中共有此反應,外界並不感到意外;然而,有一些醜陋事態仍在發展之中,試圖影響、破壞台灣的司法威信。例如,國民黨前外交官介文汲與馬辦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均指出,美國AIT將出手介入,卻遭AIT否認,也反映特定藍營希冀透過國際力量,對民進黨政府施壓。凡此,在在顯示柯案偵辦將造成國內政治板塊大挪移,也可能成為中共趁機而入的破口,值得關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