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靖
筆者剛從新加坡教育參訪回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強烈建議台灣所有的社宅或青宅都採取「只租不賣」模式,避免炒房套利扭曲政策美意。
首先,以新北市板橋區的合宜住宅為例,即便有十年的「禁售期」,鑽法律漏洞的不法集團依舊可將房價從每坪十八萬炒作到六三.九萬。與其預期有利可圖,即便違法也要炒房,為何不依循中央政府「只租不賣」的模式,讓社宅使用回歸真正有需要的人。
其次,新加坡年輕人買房相對容易,原因有二︰一為政府蓋組屋BTO,卅五歲前只限結婚的夫妻申請新蓋組屋BTO,卅五歲後單身可申請預購組屋。二為公積金制度,年輕人若沒有富爸爸、富媽媽幫忙籌措頭期款,年輕人仍可透過公積金終身入息(CPF LIFE)的計劃支付頭期款與後續房貸。「公積金」是每人每月從薪水中自動扣廿%,公司再額外填補十七%到公積金戶頭,提供戶頭所有人儲蓄、買房或醫療使用。
新加坡買房除政府組屋可供選擇外,還可購買永久產權的私人公寓。只不過,私人公寓十坪大小動輒就要兩千萬台幣,市中心精華區的每坪單價更直衝四百萬元台幣以上,所以約莫八十四%左右的新加坡人民都住在政府組屋,也因為只賣九十九年的地上權,期滿要將組屋歸還政府,所以組屋的市場價格變動不劇烈。「居者有其屋」的政策確實執行,絕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最後,台灣年輕人買不起房子,薪水追不上攀升的房價,何不仿效新加坡的組屋與公積金概念。你只能購買公有房子的地上權九十九年,杜絕炒房的獲利差距,並推動「自己的房子自己買」的儲蓄戶頭,讓台灣年輕人可以不用一輩子被沉重的房價壓得喘不過氣來。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