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國早已翻過改革開放那一頁

上週,鄧小平誕辰一二○週年,中共中央舉行座談會。習近平,其實內心更崇拜毛澤東,表面上肯定鄧小平「功勳彪炳史冊、永勵後人」,實際上,說穿了,就是把鄧小平當工具人,為自己的「中國式現代化」背書。(路透檔案照)上週,鄧小平誕辰一二○週年,中共中央舉行座談會。習近平,其實內心更崇拜毛澤東,表面上肯定鄧小平「功勳彪炳史冊、永勵後人」,實際上,說穿了,就是把鄧小平當工具人,為自己的「中國式現代化」背書。(路透檔案照)

蘇利文正在北京公開訪問,相較於季辛吉一九七一的秘訪,中國儼然又回到五十多年前,與西方缺乏互信的時代。

上週,鄧小平誕辰一二○週年,中共中央舉行座談會。習近平,其實內心更崇拜毛澤東,表面上肯定鄧小平「功勳彪炳史冊、永勵後人」,實際上,說穿了,就是把鄧小平當工具人,為自己的「中國式現代化」背書。而違背集體領導、交班慣例,回歸毛澤東終身掌權,習近平只是礙於經濟失落,硬著頭皮把鄧小平請出來壓陣。改革開放,內外都心裡有數,不是習近平的路線。

此外,中共中央軍委也舉辦了理論研討會,讚揚鄧小平強化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這樣的措辭,令人想起一九八九,鄧小平等元老,不甩當時的總書記趙紫陽,調動解放軍至天安門廣場屠殺抗議者。經濟民生江河日下,社會矛盾蠢蠢欲動,習近平的權力保位戰,如果到了圖窮匕現的一天,最後的關鍵便在於解放軍的絕對服從。而且,習近平所需要的,不僅是對內的平息動亂,還有對外的戰狼出征。槍桿子保政權,槍桿子追求偉大復興,於是成為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危機。

全國姓黨,政治局姓習,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樣的論述與宣傳所刻劃的權力一把抓,毋寧說更像是唯恐內部失控,必須更牢牢地掌握專政工具。而三年疫情,害人害己,自以為是的清零政策,重挫中國經濟發展,也導致「敗絮其中」加速裸露。習近平的權力正當性,已經面臨自己造成的危機。改革開放,歷經鄧、江、胡,讓人民追求小康生活,與挹注中國經濟的西方維持和諧關係。如今,已經嘗到「富起來」滋味的中國社會,坐上習近平主導的政治、經濟「回頭車」,而且,中國的世界形象,也在這段時間,從正面的「和平崛起」、「世界工廠」等,逆轉為「國際秩序修正主義者」、「挑戰普世價值的專制軸心」,尤其烏俄戰爭以來,來自西方的經濟、科技制裁與日俱增。經濟失落,國安優先,中國已經自我重新定義,西方也不得不重新定義中國,而習近平更不在乎與西方硬碰硬。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對中國改觀,香港佔有重要角色。一九八四,中英聯合聲明,香港於一九九七主權移交中國,西方咸信北京會兌現「一國兩制」承諾。江、胡時代,至少保留香港的「鳥籠民主」,因為這與他們的利益相關。到了習近平,「兩制」加速走向「一國」。二○二○開始的全球疫情,趁各國自顧不暇,六月三十日通過、實施「香港國安法」,一舉平息「動亂」、消滅民主派。外交措詞很戰狼:中英聯合聲明現在是不具任何現實意義的歷史文件。國際共同聲明,北京視若敝屣,形同公然挑戰國際秩序。因小失大,西方國家、國際媒體對習近平的評價與信任快速瓦解,此一負面認知也快速擴散至其它領域,包括不再相信北京會尊重台灣民意、確保台海和平。「麻煩製造者」、「戰狼」,成為習近平與中國的新名牌。

八二三戰役六十六週年,賴清德首度前往金門主持追思祭悼活動。他特別提到:八二三砲戰發生時他還沒出生,民進黨還沒成立,可見中國要拿下台灣,不是因為台灣哪一個人或哪一個政黨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中國要拿下台灣,還有其更深遠的目標,這也是國際社會不斷強調的,中國要在西太平洋,甚至在世界,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此話,也是美國政府近年一再明說的:美方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對國際社會構成的威脅,並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情況仍是如此。而上個月,北約華盛頓峰會宣言,將中國列為烏俄戰爭的「決定性助長者」,並與第三年參與北約峰會的日、韓、澳、紐新增了四個旗艦合作項目。北約對中國的戰略定位,顯然更明確化了。

類似歷史上追求「曠世偉業」的帝王、獨裁者,習近平正把中國帶向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答案在未來。這種內心世界,當然不會有韜光養晦的鄧小平,同樣也不會止於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詩詞吟誦。當下中國,令人油然想到,這個國家似乎至今仍未走出治亂循環的模式,而西方也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無意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這種態度,可能的成本在於,世界可能被捲入習近平的野心,一如源自武漢的新冠疫情,帶來史無前例的全球災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