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駿銘
近日由中國遊戲商製作、號稱中國首款3A遊戲(即花費大量時間、金錢、資源)的《黑神話:悟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該遊戲是中國網民自四年前發佈預告後備受期盼的「國產大作」,甚有多間公司宣布在上市當天放假一天,以示支持。在上市後短短一天,遊戲平台上就有逾二二○萬玩家同時上線的記錄、更有廿二萬則好評,獲得「壓倒性好評」的高度評價,當然,不少簡體中文留言來自甚少或從未評價遊戲的用戶。
從這些反應與現象可見,這款所謂的3A製作,到其引用中國的神話題材等,滿足了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情緒,有著「為國爭光」的地位。
中國政府對於影視娛樂,一直都有嚴格的審查機制,不管是不得見血、不得有政治相關等的內容審查,還有對「課金」、遊戲時間限制、乃至不得與外國人同伺服器等的各種限制禁令,是政府輿論控制的重要一環。
不過,此款遊戲的審批速度卻相當迅速,除反映遊戲商熟悉中國規範外,相信是中國有意以中國文化作題材、細緻畫質作為展現軟實力的工具,這種軟性的文化推廣一直是很普遍、也相當有效的做法,同時,市場也非常龐大。
然而,中國對外封鎖的網路環境,使得外國開發商須透過中國代理商才能接觸龐大的玩家人口,騰訊、網易等中國公司透過代理、乃至抄襲重製帶來可觀的收益,龐大市場換來龐大的影響力,隨之而來的就是版權、資安乃至侵害自由的爭議,典型例子是動視暴雪在二○一九年對支持反送中抗爭的香港選手作出懲罰。
從代理、抄襲、收購到發展自己的遊戲,中國在電玩市場的野心昭然若揭,各種中資代理或開發的產品早已侵佔遊戲世界,尤其是同樣使用華文的我們。筆者認為,保持硬體優勢固然重要,但也是時候思考如何強化包括遊戲在內的軟體發展,如同鄰近的日韓,讓台灣在資訊科技發展更為多元。
(作者為台灣基進國際部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