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應啟動二次能源轉型

總統府日前召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針對朝野、社會存在極大爭議的核能議題,賴清德總統表示,能源議題,絕對不是簡單的、只是「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在國家氣候治理中的每一個決策,勢必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才能夠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對策、踏實解決問題。此一宣示是否意味民進黨政府的廢核政策有了重大轉變,備受關注。

淨零碳排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共識,多數國家訂下宏遠目標,努力不懈,維護地球的永續發展。賴清德上任後,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提升到國家安全層次,此次會議的召開,乃是台灣有史以來最高層級的能源會議,除了相關政府部門參與,更邀請民間專家、公民團體與會,展現賴政府對能源政策的重視。會議聚焦討論能源議題及氣候變遷調適等課題,達成加強綠能發展、減碳及調適工作的共識。更重要的是,在「二○二五非核家園」路徑圖中,被當成「神主牌」,不可動搖的廢核政策,賴政府的態度顯然出現轉圜。賴總統說,「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宣示政府將優先開發多元綠電,也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能源方案,包括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體現非核家園不再當成一種意識形態,願意以科學、務實態度討論台灣能源政策,以確保國家經濟、產業、民生與安全的永續發展。此一轉變跡象,更可以從一度是閣揆人選、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最近不斷高調倡議,核二、核三延役,讓核綠共存,可以看出端倪。儘管如此,這種轉變顯然太大,恐怕難以被死忠的支持者所接受,因此賴總統仍然設下一些前提,表示無論是面對新的核能技術,或現有核電廠存廢的問題,都須先經過社會對話、取得社會共識,來妥善解決核安、核廢料,以及法制面等諸多問題。

從阿扁停建核四,引發經濟、產業發展疑慮,與朝野激烈對立,廢核問題一直是朝野攻防的重點,而交手的核心則是民進黨強調廢核,發展綠能,能否滿足台灣成長快速的電力需求,成為藍營及親藍工商團體一再抨擊的議題。尤其,小英執政後提出「二○二五非核家園」,設立一個發展綠能,完全取代核電的美麗願景。而廢核主張之所以得到台灣社會的支持,主因是日本發生三一一大地震造成災難式的核災,引起具有同樣地理條件,但核安未必高過日本的台灣社會傾向廢除。在這個藍圖中,發電能源比例為︰五成是天然氣、三成是燃煤、兩成仰賴再生能源。但以二○二三年的發電結構比來看;燃煤最高,占四十二.二四%,燃氣是三十九.五七%、再生能源九.四七%、核能六.三一%、燃油一.三四%、抽蓄水力一.○八%。換言之,火力發電目前仍是我國主要發電方式,占比高達八十三.一四%。其中,燃煤可能造成嚴重空污,加上地方政府的阻力與民眾抗爭,政府在二○二五年前未規劃新擴建任何燃煤機組,而燃煤機組除役後,改建為燃氣機組。另外,天然氣發電,從第三接收站抗爭之激烈,甚至成為公投議題,可知天然氣要在明年達到發電比的五成,是不可能的目標。尤其,天然氣不僅接收站的設立阻力重重,如今更出現中共可能封鎖台海的地緣政治風險,而目前政府設定的安全存量天數至少為七天,二○二七年則增加為至少十四天。不可諱言,這樣的安全存量僅夠平時之需,一旦地緣政治衝突發生,尤其海運遭到封鎖,安全存量絕對不夠,如何獲得外在供應就變成國安上的重大風險。

尤有甚者,原本設定取代核電的再生能源,明年目標為兩成,但去年也才達到九.四七%,不到目標的一半。政府近年努力發展綠電,尤其光電與風電快速增加,績效可觀,但一年之內要達到倍增的兩成發電比,幾乎是不可能。而且,地方的光電、離岸風電開發案,常見地方政治人物涉入,部分更涉貪被收押、起訴,增添再生能源發展的困難。因此,明年再生能源達到發電兩成的目標,注定跳票。

過去,能源一直是民進黨備受攻擊的議題。因為產業發展快速,半導體、AI產業用電驚人,加上民進黨政府廢核態度堅定,似乎已變成一種信仰而不能理性討論,因此台灣是否缺電,民眾一直有所疑慮。加上,跳電其實是電網韌性問題,卻被渲染、扭曲為缺電,更加深了民眾的質疑。民眾對核電安全的質疑,促成台灣走向非核家園,但對缺電憂慮的升高,卻促成二○一八年「以核養綠」公投案通過。這代表民眾對核電危險的既定觀感已被缺電的恐懼所取代。加上,新的核融合技術仍未到商轉地步,適度使用核電似乎變成民眾可以接受的議題。即便遭逢三一一大地震的日本,也開始同意部分核電機組重啟。

當前內外在環境丕變,「二○二五非核家園」的願景應該重新檢視,並以台灣面對的實際問題作為檢討的基準,展開二次能源轉型,使台灣的能源發展既符合本身需求,也順應國際的節能減碳淨零目標,成為世界村負責任的一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