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怡穎
中共近年持續積極分化金門與台灣本島的關係,種種勾當宛如在演一齣沒有硝煙的戰爭。北京似乎有意將金門泡製成「克里米亞」,以為將來侵略台灣鋪路。國際專家警告: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中國對金門的企圖極可能增加侵台風險。西方國家應更重視金門的局勢,並協助台灣抵禦中共的灰色行動,阻止北京進一步的侵略行為。
金門自古就是兩岸關係的重要節點,近年來更是成為中國「灰色地帶」策略的前沿。根據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政策主任古德曼(Sam Goodman)分析,金門每年接待約25萬名中國遊客,當地居民不少人有中國配偶,其兒女常往返廈門和金門之間。中國也極力向金門示好,國台辦去年提議建立涵蓋廈門和金門的經濟特區,並包括建造連接廈門的新離岸機場及金門的陸橋。
但這些經濟合作背後,隱藏著北京控制金門的野心。賴清德總統曾以國安為由,阻止了陸橋建設的推進。台灣政府擔憂中國可能將這些戰略基礎設施武器化,從而分裂台灣社會,並透過金門對中國的依賴,強行推動統一。目前,金門對中國供水的依賴已經達到了68%,這一數據令人擔憂。
台灣社會對金門戰略地位缺乏共識,古德曼指出,台灣民眾觀點,一派認為金門是對抗中共的「第一道防線」或「緩衝區」,另一派則認為,金門除了作為未來談判的籌碼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戰略價值。
這種認識上的分歧,給了北京絕佳機會,利用假訊息和政治干預等手段,分化金門民眾與台灣政府之間的關係。中共可能散布誤導性的敘述,誣指賴清德想在未來切斷金廈聯繫,渲染將導致家庭分裂並傷害當地經濟。
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的過程,可以說是中共在金門採取行動的樣板。當年,俄羅斯通過「切香腸戰術」,一步步蠶食克里米亞,最終併吞,進而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台灣必須升高警覺。
古德曼建議,西方決策者須更關注金門局勢,並為台灣在對抗假訊息方面提供實質支持,確保外交官和官員前往金門訪問,幫助台灣在其外島建立經濟韌性。數據顯示,金門的經濟活動有很大一部分依賴中國遊客與貿易,台灣和西方國家若能加強對金門的經濟支持,將能有效降低其對中國的依賴。
金門的未來,不僅關係當地居民生活,更牽動台灣乃至亞太地區的安全穩定。中共對金門的企圖,已超越經濟合作範疇,更具有政治和軍事的戰略意圖。正如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引發的後果,國際社會對金門局勢若置之不理,很可能引發更大危機。
(作者是自營商)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