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項羽誤信劉邦 面對敵國的啟示

◎ 陳瑞麟

史記項羽本紀有一段史實,值得今日台灣參考。

打了四年的楚漢相爭進入尾聲,楚漢兩營相持不下,彼此都已師老兵疲。劉邦派人勸說項羽,協議雙方以鴻溝為界共分天下。項羽同意與劉邦訂約,天真的項羽認為,既然雙方已說好言和了,大丈夫一諾千金,何況這還有歃血為盟、天地為證,於是楚軍撤除武備班師東歸。壓根沒想到劉邦經張良、陳平一句話提醒,放走項羽是養虎貽患、縱虎歸山。無賴無信的劉邦隨即翻臉,撕毀盟約,漢軍從楚軍背後突襲追來。項羽一念間的政治誤判,最後也讓他身死國滅。

歷史血跡斑斑,警示後世對兩國締結的和平條約絕對不可輕信,此因基於野心及現實利益考量,一紙和約可以說翻臉就翻臉,凡涉及國家安全與國際和平,斷斷不能全押寶在法律契約的保障,更不可全倚賴外交辭令的口頭保證,尤不能天真信賴敵國的政治承諾,這些都屬於偏安心態,徒有浪漫而不切實際。在現實利害面前,無論是誰都可能將白紙黑字的盟約撕毀,古今中外皆然,未來也必定如此。

不管是馬前總統說的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或是認定台海有事美國必信守台灣關係法出兵保衛,這二種意見都不夠成熟,對台灣安全不是絕對保證。

爬梳剔抉過往經驗,台灣仍要警覺謹慎,以史為鏡,國家安全只建立在自身整體國力上,和平未必換來和平,強化自我防衛、以武止暴是保障和平的後盾,以及更重要的,作為國防武力背後更大支撐力量的民心士氣。

(作者是高中國文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