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天賦
電影《神隱少女》中,忘記自己名字的白龍告訴被改名的女主角說:「千尋,千萬不要忘記你的名字!」
中國與台灣成為現代文明世界後,語言名稱的學術調查與出現,台灣始於日治的十九世紀末的日治初期,中國長江以南的各省語言眾多且複雜,要直到趙元任一九二○年回中國後,才慢慢開始。
台灣的語言,從日本時代的角度而言,日本為「非日語語言」的命名方式,是以島名地名命名這土地最多人講的語言,故將沖繩的主流語言以沖繩語稱呼之(沖繩語不止一種),台灣話或台語也是以同原則命名,並不表示台灣只有一種語言。
一九四五年後,如果從清國至中華民國的角度,長江以南各省皆為多語言地區,該省最多人講的話以該省簡稱命名,如廣東省的粵語,江西省的贑語,湖南省湘語,海南島存在十四種語言,也將有八成人講的話稱為「海南語」。戰後台灣很自然的以中華民國各省命名主流語言的原則,將最多人講的話稱作台語。但一九六七年後,中國國民黨政府卻以政治力干預,規定不能用「台語」名稱,必須改稱「閩南語」,強化它只是福建南部的語言。
一個再自然不過的名詞,在一九六七年後被政治力介入而被迫改名,現在回復它原有的稱呼,卻還得解釋半天,真是台灣人的悲哀。
(作者是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碩士)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