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設置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是統帥責任

◎ 陳俐甫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月宣布,將由他擔任召集人,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全社會防衛韌性」、「健康台灣推動」等三個委員會,替國家發展擬定戰略和民間力量展開對話;卻引來國民黨與民眾黨立委總統擴權的批評,馬英九辦公室甚至譏諷為大總統制。

事實上,依照憲政體制,我國總統並非虛位元首,他是憲法明定的三軍統帥,實務上,國防、外交與兩岸都是總統直接透過國安會議的機制在協調運作,在野黨立委也就此對總統課以政治責任,甚至著手立法要求總統須到立院報告。在野黨把成立委員會說成是擴權,實屬昨是今非的雙標。

賴總統設置諮詢委員會並無擴權或違憲問題,因委員會沒有決策權限,即使是目前已建制、具公務體系身分的國家安全會議,也只是總統的幕僚單位,最後決策權仍在總統個人。

總統是三軍統帥,當代戰爭已是全民族、全社會的戰爭,國家存亡並非戰場上幾次軍事戰役就可決定。以烏克蘭戰爭為例,傳統的軍事力之外,外交力、經濟力、社會力都是支持烏克蘭能持續抵抗俄羅斯入侵的憑據。推動全民國防難道不是三軍統帥的工作?國民黨素知戰爭需要全民、全社會的支持與動員,藍白政黨卻為反對而反對,完全忘記1949年國共內戰的殷鑑。

馬英九時期以後,台灣民選政府的思維,逐漸流於:只求中國不對台灣發動戰爭,於是只圖依賴國際壓力來嚇阻中國,或向中國獻媚乞和。萬一中國對台灣發動第一擊,台灣社會要如何因應?這就是我們需要建構防衛韌性的原因。

全社會防衛韌性有三大重點,首先是後方如何對前線提供必要支援;再者,後方受攻擊時能否自救以免影響前線軍情;第三,建立社會安全體系以防堵第五縱隊滲透。中國近年發動超限戰、認知作戰等,顯示國家防衛、軍事對抗早已不限於前線官兵,必須要有全民防衛意識與社會安定韌性。國家安全會議是國安專家與政務首長組成的總統幕僚,面對總統時是奉命行事的下屬。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聘任命民間委員,可擴大總統決策參考的廣度,而民間委員不是公務員,亦非下屬,更能自由對總統提供建言,且因是定期開會的專門委員會,有實際功能,不致流於資政或國策顧問的榮譽職性質。

(作者是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台灣國家聯盟決策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