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綠電採購供不應求 須早覓對策

◎ 徐祥誠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台期間宣布將於台灣擴大布局,超微也預計在台灣建立AI研發中心,然而,AI產業的綠電使用承諾,可能將使台灣綠電供需失衡的問題惡化。目前輝達已經開始在台的綠電採購,據雲豹能源透露,輝達的綠電採購需求將高達百億度,再加上台灣半導體產業既有的龐大需求,未來若台灣要成為國際AI重鎮,綠電供不應求將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確保台灣半導體及AI產業的穩定發展,加速再生能源發展是唯一選項。目前台灣主要透過躉購制度及「用電大戶條款」來推動再生能源裝置量供給,不但造成綠電遭台電壟斷、企業買不到綠電、綠電價格高等問題,更無法帶動全體社會支持能源轉型。依照目前的再生能源發展速度,台灣若要滿足急遽增加的再生能源需求,勢必要提出全新政策,使企業與民間都能受益於台灣的能源轉型,以加速提高再生能源供給。

放眼國際,美國於二○二二年提出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成為絕佳參考範例,透過稅收優惠提供誘因,提高企業與民眾建置再生能源的意願,吸引大量投資也同時加速減碳,預計至二○二四年,企業將投資至少三三六○億美元於淨零相關產業並創造至少廿七萬個工作機會。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也預估,該法案將使美國在二○三五年減少四十三%至四十八%的碳排放量。此外,日本推出「GX推進法」並於今年二月發行廿兆日圓規模的經濟轉型債券。澳洲提出「澳洲未來製造法案」並於今年五月表示將於十年內投入二二七億澳元發展再生能源及科技創新。

台灣若要脫離再生能源不足的窘境,政府必須提出激勵性政策,以財政支持鼓勵企業與民間全體投入再生能源發展,達成減碳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方能使臺灣維持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地位,並在國際AI產業發展中搶得先機。

(作者是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