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語」一詞無罪,停止挑撥離間!

◎ 劉承賢

長久以來,總有人反對「台語」一詞,以為它不尊重其他族群,但綜觀其理由,不外出於兩種誤解:缺乏國際觀而不了解語言命名的通則、不了解歷史而不明白語言事實。

國際上普遍「取一地之地名,為該地之自然共通語命名」例如:義大利雖有那不勒斯語、西西里語、威尼斯語及倫巴底語等許多語言,但把做為共通語的托斯卡語稱作「義大利語」。越南有54個民族及語言,但將人口最多的共通語京族語稱作「越南語」。同樣情形,中國境內難道沒有許多民族及語言?當然非常多,但也不妨害「中文」一詞的成立。日本的語言除了「日語」,還有阿伊努語及琉球語,從未聽聞「日語」一詞有何爭議。

同理,「台語」做為台灣的自然共通語是歷史事實,以地名命名只是依循國際上普遍做法而已。這樣的命名方式,並沒有否認其他在地語言的存在,請大家要有世界觀,別被有心者藉此挑撥離間。

回頭談歷史事實:台灣從來就是多語交響的,只因漳泉移民佔多數,所以二戰前,都以漳泉融合的「台灣話」做為島上的共通語,這是任何一個台灣史學者都不會也不可能否認的事實。

這也是日本殖民政府使用「台灣語」一詞的原因,而這也只是依循前面闡述的國際語言命名通則而已:台灣不同的族群使用「台語」來做為共通語,台灣民間也因此稱其為「台灣話」、「台語」。這項歷史事實見諸以往的出版品及政府文書,如俁野保和編著的《台灣語集》、田內八百久万編著的《台灣語》等等,日本總督府還在1931-1932年出版以日文註釋台語詞條的《臺日大辭典》,所以「台語」一詞所反映的,只是台灣自然共通語的歷史事實。

事實上,連國民黨政府都出版過《實用台語會話》、《注音台語會話》這兩本書,只是為了消滅本土意識,才硬把「台語」改為「閩南語」的。

閩南語是學術上對一群語言的總稱,包括:廈門話、漳州話、泉州話、菲律賓咱人話、檳城福建話、台灣話等等。如果廈門話可以叫廈門話,泉州話可以叫泉州話,那麼做為台灣自然共通語的「台語」一詞,恰如其名,有何不可?

(作者是台師大台文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