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最需要的其實是「疑中論」

陸軍官校本週六校慶,賴清德總統將主持閱兵典禮。其前身黃埔軍校今年創校百年,中國因而也大肆慶祝,欲爭正統,兼以統戰,台灣有退伍軍人組團前往。在立法院,立委拿希特勒與賴清德相比擬,還兩度「我們習近平」脫口而出;另有立委稱中國北京為「中央」。這正是今天的台灣,儘管絕大多數人耳聰目明,顯然仍有人錯亂敵我關係,認賊作父。

在吃掉台灣的圖謀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化兩手策略,既積極增強進犯的武力和演練,也從認知戰、統戰、部署第五縱隊等下手,由內部分化瓦解,以謀用較少代價,不戰而屈兵;即所謂「硬的更硬、軟的更軟」。

「軟的更軟」手法千方百計,一言以蔽之,即由披著羊皮的大野狼,以狀似和善無害的外觀,提供糖衣毒藥,讓對方不生戒心,最終遂其所圖。中國現今所施的策略,即讓台灣社會消蝕信心、動搖決心、瓦解鬥志。

二戰之後的黨國外來政權,把中國內戰延長到台灣,讓中國如今「軟的更軟」大有發揮之處。黨國當局未能務實處理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國家認同因而出問題,現今有些人混淆敵我,惡例屢見不鮮,「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尤見其極。同樣荒謬的,侵略或併吞台灣,明明是中國公然宣示的陽謀,我們官方不但不敢大聲說出「中國就是敵國」,國安法令也漏洞百出,以致對匪諜、軍人叛國從輕發落。中國樂於充分利用台灣的民主及愚騃不設防,以假訊息進行認知戰,以拉攏見利忘義之徒遂行統戰,還大肆部署第五縱隊,養肥其政媒同路人。

這就是國人所見而不免憂心忡忡的現象。退伍軍人和立委的荒唐言行之外,近年社會若干論調,也常讓人匪夷所思,而其背離基本常識和常理的程度,居心叵測,令人不能無疑。

最明顯的,針對烏俄戰爭,有人發出「反戰」聲明,既要美國停止「軍事主義」與經濟制裁,還強調中國威脅台灣,主要是美國挑釁,台灣應以反戰而走向「與各大國等距外交」。眾所周知,民主台灣愛好和平,唯一戰爭威脅來自中國;要「反戰」,不是向台灣或美國喊話,而是要求中國「放下屠刀」。這幫人等對中國脅迫台灣視而不見,不敢對北京當局稍置一詞;指其「頭殼壞去」,還算是最客氣的說法。如此「反戰」,與年初大選的「孩子上戰場」,都是假議題,自難引發普遍共鳴。

「疑美論」同樣禁不起檢驗。韓戰之後,美國一直是台灣安全主要支持力量,雖經尼克森、卡特為「制蘇(聯)」而轉向「聯中」,仍有其國內法《台灣關係法》協助維護台灣安全與穩定。如今,季辛吉主導的「聯中」以一廂情願失敗收場,拜登總統五度宣示協防台灣,川普前總統不排除以轟炸北京阻止進犯台灣,我國在強化自身國防戰力之際,最不需要的就是「疑美論」。

同樣地,有人散佈的「疑賴論」,劍指賴清德「務實台獨工作者」,但既阻止不了他的當選,就職演說要中國尊重台灣人民與民選合法政府,不卑不亢,「疑賴論」可以休矣。有人渲染的「疑台論」,卻被「黃仁勳旋風」不攻自破,反證了台灣的開創與韌性,舉世矚目。還有人以「疑軍論」質疑自我防衛能力,在美國協助「武裝台灣」的今天,也引不起共鳴。

我國最需要的其實是「疑中論」。從基本事實看,中國公開宣稱要吃掉台灣,軟硬手段都來,是民主台灣舉世唯一敵國,自須對它警戒而質疑。其次,「疑中」在台灣歷有淵源,蔣介石的「反共絕無妥協,奮鬥才能自由」、「愛國必須反共,反共必須團結」,今日民主台灣因應共產中國威脅依然適用。蔣經國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宣示,也屬明訓,兩蔣信眾不應或忘。

更值得強調的,是中國的信用紀錄極其不堪。最早接受「一國兩制」的西藏,一九五一年簽了《十七條協議》,但尊重當地宗教自由及制度的承諾旋遭毀棄,解放軍入侵,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再如南海,習近平二○一五年向歐巴馬總統當面承諾,不把爭議島礁軍事化,但照樣進行。國際仲裁法院二○一六年否定中國填海造陸權利,認可菲律賓的申訴,中國悍然拒絕,如今更把南海視同內海,常抗議外國船艦自由航行。至於香港的淪落,殷鑑不遠,世人共見;港版《國安法》導致「香港已經玩完了」,金融中心正淪為國際洗錢者的最愛。

面對信用破產的中國,台灣人堅持「疑中論」,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