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2024世界海洋日 賴政府的海洋課題

◎ 胡念祖

二○○八年聯合國大會指定每年六月八日為「世界海洋日」,次年展開首次慶祝,主題是「我們的海洋,我們的責任」。

六月八日亦是我國二○一九年制定「海洋基本法所」規定的「國家海洋日」,旨在「為促使政府及社會各界深植海洋意識」。

聯合國十五年前所訂主題「我們的海洋,我們的責任」,政府與社會各界有將「瞭解海洋、照管海洋、善用海洋」內化為我們的責任了嗎?今年,聯合國訂定主題為Awaken New Depths,並呼籲,喚醒我們自身的新深度,喚醒對海洋及海洋所支撐之所有事物的新深度之理解、關懷、協作與承諾。

賴總統競選時提出「國家希望工程:海洋國家,航向世界」的願景,就職演說亦有海洋政策宣示(例如「發揮『海洋國家』的優勢」),從國家政策高度而言,總統先行肯認「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的定性與定位,再要求各部會首長「心中要有海洋」,並督促各部會提出各自能夠作為的海洋施政。

譬如,外交部要努力推動加入海洋政府間國際組織及深化與海洋民主國家間之雙邊關係,國防部要擴大海洋防衛縱深及強化嚇阻與打擊能力,內政部要增進對我國海洋疆域與海岸地區之調查、理解與掌控及與海洋委員會協作,建構海洋國家公園在內之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保育之完整體系。教育部要強化全民海洋素養教育及海洋事務人才培育,經濟部與交通部要提升藍色經濟概念下的海洋產業發展及海洋地質、能源調查及海氣象觀測預報能力。國科會要整合海洋自然科學、海洋工程、海洋法政社會科學以促進「海洋對吾人及吾人對海洋之相互影響」的理解及提出政策議題解方之學術建議。文化部要回溯台灣海洋文化之歷史根源及強化海洋文化遺產之調查與研究。勞動部要落實勞動人權及海員、漁工社會福祉之相關國際公約體制與規範的內國法化與作為。農業部要強化對海洋經濟物種之養護及對不法、違規漁捕活動之打擊。環境部要追求「氣候變遷備變國家」之政策目標,並同時理解海洋環境特有之「跨界效應」(即跨國家管轄界限內外)及包括氣候變遷、海洋酸化在內所帶來之「累積效應」的衝擊,進而與海洋委員會協作以建構出域內、域外管轄一體之法制。原住民族委員會要發動對海洋原住民族相關傳統知識及其使用的調查研究,對外保障國家對海洋基因資源取得及惠益分享之主張,對內保護傳統知識之傳承。海洋委員會要強化海洋專業領導能力,增進海洋總體政策與基本法令之統合規劃、審議、協調及推動之效能,並朝轉型為海洋部而努力。

海洋事務充滿挑戰與機遇,面對十年內必將影響我國海運與漁業發展及運作的北極融冰,我國的北極/極地政策在哪裡?「海事自主水面船舶」的發展勢不可擋,面對它正式投入全球海運體系,以及對國際秩序帶來的改變,我國應對之政策、法律、港埠建設在哪裡?聯合國「為永續發展之海洋科學十年」(二○二一–二○三○)倡議要求國家為此目的設立全國性的委員會,我們做了嗎?聯合國去年通過「國家管轄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利用協定」,很快又會通過動搖我國石化塑膠產業之塑膠污染條約,我們準備好了嗎?欠缺全球海洋視野及對國際海洋建制的正確認識,或許是賴政府最重大的海洋課題。

(作者是作者為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