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從「委任直選」到「反獨促統」

當年李登輝推動總統直選,施啟揚、馬英九等傾向「委任直選」,以求代表「全中國」。幸而,李登輝順應主流民意,拍板定案行之至今的公民直選。過了三十多年,台灣認同、拒絕一中,蔚為主流民意。當年主張「委任直選」者,則暴露協力北京「反獨促統」之真面目。(資料照)

華爾街日報日前分析,無論誰在這次總統大選中勝出,北京在選後的台灣政壇已無朋友,疑中與遠中論漸佔上風。該報的分析,符合主流民意趨勢。但它似未精準掌握藍白陣營的主張,對他們的真實想法隔了一層,於是看不到潛伏在台灣的危機。柯文哲,跨年夜寫給國民黨支持者的公開信,應該會讓北京深感藍白是好朋友吧!更不要說,國民黨對九二共識情有獨鍾,對中國介選視若無睹,台海危機歸咎被害人。台灣尚未成為「正常國家」,即使總統直選、政黨輪替,有意無意忘了這個事實,危機就會隱隱發作、積久成病。

藍營談論憲法議題,主要聚焦「本文」,較少提及「增修條文」,而後者才是台灣人民的契約,更是進行中的大選法源。依據「增修條文」所產生的總統、立委,乃是台灣總統、台灣民意代表,不是中國總統、中國民意代表,他們只代表台灣二三○○萬人,與兩蔣權力所繫的「法統」一刀兩斷。「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的替代與延續,堪稱舉世罕見的政治經驗。中華民國與台灣接軌,乃國、民兩黨本土派的共同創作。透過「增修條文」接枝「台灣代表權」,將失去代表性的「中國殭屍憲法」,改造為「台灣擬憲法」。沒有「制憲之名」,卻有「制憲之實」,民進黨兩度執政,也被當作現狀維持了下來。言必稱憲法「本文」者,實際上都按照「增修條文」參選。一如「台積電」,沒人視之為「中積電」。

小英路線貼近李登輝路線,避免了當年阿扁的內外交迫。目前看來,賴清德若接班,維持李、蔡路線的機會挺大的。當然,下任總統面對的國家外部環境,可能會令他無法完全墨守陳規。反倒是,「中華民國」接枝「台灣代表權」,堅持「同屬一中」或「台灣獨立」者,橫看成嶺側成峰,各有其不滿意的地方。然而,台灣既已民主化,主要政黨選舉優先,爭取多數民意,獲得執政權力,方能推動主張、政策。而所有的政黨,幾乎沒有革命型政黨,以人民的先鋒部隊自居,認為自己的主張、行動超越民意。在這種情況下,政黨之間的意識形態、國家認同等色調差別,主要是政黨競爭時從事市場區隔,一旦面對政治消費者,他們就會極盡投合選民之能事。所謂的九二共識,國民黨的措辭,面對北京或面對台灣,很容易看出其間差距,便是一例。而該黨的危機在於,越來越多人認為,他們對北京講的才是實話,對選民講的卻言不由衷。

李登輝啟動的「憲法增修模式」,重點是提供台灣民主自轉的依據,令台灣經由民主演進走向正常國家,絕非為「兩岸同屬一中」創造「中華民國憲法」本文所沒有的幻象。所以,一九九九回顧一路走來,李稱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但馬英九們情人眼中出西施,所看到的盡是「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等國家時空的「限縮性敘述」,並擴大解釋為「兩岸同屬一中」。北京方面亦然,王毅便要求本土政權:「能夠遵守他們自己的憲法,台灣與大陸同屬於中國。」其實,馬、王的「兩岸同屬一中」,來自國共的「九二共識」,而非「增修條文」。最好的反證就是,「增修條文」沒有「追求統一」的明確意向及後續立法。

一九九六,總統首度由台灣人民選舉產生,政治意義非等尋常。當下這場大選,始終受到地緣觀點的注視。當對岸仍在空喊「統一是歷史必然」,台灣早已脫離被決定的宿命,揭開「自我治理」的新時代。行穩致遠,結論必然如拜登對習近平所言:「它(台灣)是獨立的,由它自己做決定。」日前APEC拜習會,習近平要求美國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亦遭拜登拒絕。可見,華府對台政策,受到台灣民主鞏固、中國耀武揚威、國際地緣動態等多重影響,逐漸走出尼克森主義的陰影了。在這種「新時代」,總統直選前夕,吾人不禁感嘆想起,當年李登輝推動總統直選,施啟揚、馬英九等傾向「委任直選」,以求代表「全中國」。幸而,李登輝順應主流民意,拍板定案行之至今的公民直選。過了三十多年,台灣認同、拒絕一中,蔚為主流民意。當年主張「委任直選」者,則暴露協力北京「反獨促統」之真面目。歷史,充滿驚濤駭浪。當前,何嘗不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