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鏗鏘集)倒錯的歷史,文化的迷亂

◎ 李敏勇

台灣的國語文教育糾葛在封建保守的古文、道德、訓律,充滿封建性,可說是國民人格養成的問題所在。民主化以後,國家重建的困難受囿於文化,國民養成過程並非啟發而是桎梏。本國語文教育也是問題所在,一些國語文教師成為進步的絆腳石。

語文教育是國民人格形塑的教養工程,從小學到初中、高中的歷程,正是語格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但文言文的封建、保守、教條,循序漸重,高中最為嚴重。台北一女中某女性國文教師的文言文、道德律偏執,反映出問題的所在。

一九一五年,中國發生鼓吹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新文化運動,也稱文學革命,鼓吹科學與民主,陳獨秀、胡適、蔡元培是重要推手。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是另一階段,相對於前的文化運動,被視為政治運動。前者啟蒙,後者救亡。

蔣介石視新文化運動崇洋媚外;毛澤東以舊民主主義視為資產階級反封建鬪爭。五四運動在國共眼中,分別被視為愛國運動與新民主主義。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革命推翻中國國民黨視為黨國的中華民國,另建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形塑的文化性,是關鍵性的內在力量。

以一九四五年代表盟軍接收,順冷戰形勢進佔台灣,進行類殖民統治的流亡中華民國政權,在台灣戒嚴統治長時期。政治手段以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憲法賦予人民的參政權,文化手段則以黨政軍特壟控教育,以文言文的形式桎梏與道德律的八股教條,藉由國文和公民教育,培養順其統治的人民。但不重視認知和實踐,不對語言負有責任,只是淪於形式主義。一九六○年代中國發生文革時,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對,宣示文化正統所在,但只是統治裝飾。

中華人民共和國畢竟在一九七一年取代中華民國,接收了國際法賦予的中國代表性,成為聯合國的成員。據台統治的中華民國以殘餘中國,雖經民主化洗禮,仍陷國共糾葛。台灣的國家重建工程因中國國民黨黨國心性作祟,未真正邁向坦途。

北一女這位國文教師不知中華民國在中國被革命推翻,文化原因是是墨守文言文的形式主義教條心被語文革命的實用主義推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比起中華民國台灣更是她的中國,在台灣這個新興民主國誑議廉恥論,充滿虛妄性,她被起底上課反美、反日,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戰旨意,不知道亡中華民國者,去除文言文,痛批臭老九文人的,正是共產黨專政的中國嗎?這種國文教師說廉恥,其實是二○二四大選混淆視聽,擾亂人心的惡意認知作戰,是無知或誑說廉恥!

(作者是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