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慎防藍白危機外溢為台灣危機

大選旗艦,本土的侯友宜,深藍的趙少康,韓國瑜領軍不分區,國民黨馬英九、朱立倫也是靈魂人物。這樣的陣容顯示,侯友宜頂多像是之一。新北市的高人氣明星,進入深藍色的大染缸,不論是不是不由自主,侯友宜都已經失去本土想像了。現在,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客機不要戰機,要商機不要危機,已成他的順口溜,渾然不覺在學舌「北京話」。以往,「拒絕黑金在任何政黨出現」,如今為牛鬼蛇神站台,臉不紅氣不喘。且副手有言在先:他不會做沒有聲音的副總統。如此喧賓奪主,侯亦逆來順受。如此這般,即使國民黨勝選,侯最可能的角色定位,不少人懷疑會是「虛位總統」。

藍營組合的副手有言在先:他不會做沒有聲音的副總統。如此喧賓奪主,侯亦逆來順受。(本報資料照)

從韓國瑜到趙少康,究竟是「外省藍」的少康中興?還是迴光返照?二○一八,韓流橫掃台灣,但也暴起暴落,以罷免劃下句點。二○二四,「外省藍」又捲土重來,更具意識形態煽動力,趙的起手式,令人油然想起一九九四的首都之役,主流、非主流的內鬥,外來、本土的外鬥,交織成複雜的激烈戰場。三十年後,當年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早已代之為對岸的「一黨專政強國夢」。所謂的九二共識(核心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反對台獨(中華民國維持「中國體制」),挑戰的對象不只民進黨,更包括了二三○○萬人。「外省藍」、「本土藍」,表面上有西裝筆挺、牛鬼蛇神之別,實際上都是利益獵人。所謂的下架民進黨,交集仍是上下都吃得到的利益。藍白合破局,不也是赤裸裸的「分贓不均」所致?講到利益,北京又是另一種奶嘴。

白營是藍營的對照組。趙,柯,都深諳媒體放大作用。不同之處在於,柯生逢網路數位時代,而趙是平面類比時代,從馬英九「三中傳奇」而來的中廣,堪稱趙的政媒大本營。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柯的魔笛呼召著年輕人,而趙的魔笛催眠著老年人,共同點是借力使力,「從大陸包圍台灣」。馬朱韓趙,反李,反扁,反蔡,反賴,反台灣國民黨,反本土民進黨,反轉型正義,反獨促統,滿口「藍調北京話」。柯,目前還不想走那麼遠,卻也難掩「白調北京話」之味。

於今回顧,蔣經國「吹台青」(樣板),同時,也在培養「外省藍」(接班梯隊)。少數統治多數,蔣經國走的是平衡路線,安排李登輝牛棚備位,外省藍則盤據黨國上層結構。他可能沒有料到,身後的民主發展,打亂了「共治」的政治安排。最後,民主化,本土化,蔚為主流,也揭開後蔣時代的主流、非主流纏鬥,令本土勢力借機壯大。李煥,郝柏村,遵循宮廷政治,敗於李氏手握的正統。較晚輩的「外省藍」,呼群保義形成新國民黨連線,力抗李氏號召的本土勢力。進而,新國民黨連線轉為新黨,即使終究泡沫化,仍鋪設了國共第三次合作溫床。後來的宋楚瑜,走出大內,天道酬勤,一九九六旋風,不下於二○一八韓流,只是,回歸藍營,難逃泡沫化一途。

國民黨的「藍調北京話」,始於二○○五連戰訪中,連胡會聯共制台。二○○八至二○一六,馬英九執政予以落實。二○一六,國民黨再度在野,繼續走連馬路線,配合中國對台和統、武統。諷刺的是,侯友宜原來的高人氣,卻是建立在與連馬路線保持距離,讓主流社會起台灣國民黨之想像。可惜,侯友宜的政治歷練,跟不上聲望上升,既未曾與聞黨機器運作,也無緣全台灣走透透貼近民意,所以,沒有建立接上地氣的核心價值。侯或以為這次大選,他是唯一的眾望所歸,國民黨必定眾星拱月。不料,「外掛的外省藍」,郭台銘願賭不服輸,硬是讓侯的民調開高走低。似乎為了自保,侯別無選擇與深藍共舞,至少萬一大選表現欠佳,可以讓深藍也分擔責任,自己不致淪為「戰犯」。

藍白既然不合,雙方立馬拉開陣勢。馬朱韓趙,中國夢毫不避諱,侯必須概括承受。柯,在兩岸及藍綠之間,都想搞灰色地帶,將選票極大化。只不過,不論「藍調北京話」或「白調北京話」,都有政黨危機外溢的風險。國民黨,民眾黨,有異有同,危機類似,一是兩黨路線背離、侵蝕主流民意,二是提供北京對台統戰的協力者,三是萬一它黨執政失敗民怨沸騰,它們可能獲得執政機會,釀成民主埋葬民主的悲劇。「藍調北京話」,「白調北京話」,北京聽來都十分悅耳,也不斷教他們講字正腔圓的「標準北京話」。而那,不僅是藍白的危機,也是台灣的危機。危機能否克服?明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紀念日,就會見真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