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卸任的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上週五猝逝。在獨裁專制社會,統治階級的人事消息常激起漣漪,甚至引發動盪,李克強之死,同樣讓北京當局戒慎恐懼。官方媒體起初淡化死訊,但隨著陰謀論四起,民眾前往李克強故居等地悼念者眾,花束堆積如山,網路上追思的言論影音湧現,當局遂宣布在本週五葬禮前全國禁止公開集會一週,以防出現群眾悼亡而人心失控場面。
共產黨國專政體制之下,人事不透明,鬥爭整肅有如家常便飯,領導階層更迭,常鬧得腥風血雨,後經鄧小平建立接班制度。然而,習近平開倒車,任期制見棄,用人唯親,忠誠高於專業,位居要津者伴君如伴虎,唯主子指令是從,高官任免去就莫名其妙。因而,每遇重大人事案件,陰謀論甚囂塵上,虛虛實實,真相常難大白。
李克強之死,恰逢黨國當局人事出現怪異跡象之時。外交部長秦剛、國防部長李尚福先後遭免職,原因不明,且被罷官之前失蹤數月,官方從未明白交代,各方揣測紛紜。李克強猝逝,在官方的心臟病因之外,外界也有「可能遭毒手」等諸多臆測;尤其年齡還沒到「七上八下」,去年中共二十大卻無緣續任政治局常委,「活得憋屈,死得窩囊」,更引發議論。
當局對李克強之死緊張兮兮,還因前總理之死,曾有引發群眾動亂的事例。一九七六年,時任總理周恩來去世,不滿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政策的民怨集結,天安門廣場追悼集會最終導致文革終結,為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奠基。一九八○年代末期,學生及群眾藉追悼前總理胡耀邦去世抗議物價、腐敗,要求改革,當局以武力鎮壓,釀成震驚中外的「六四」事件。
有了前車之鑑,北京當局對李克強之死,嚴肅以待。因而,除了全國禁止公開集會,網路世界嚴控封鎖有關李克強的發文,關閉討論區、封殺關鍵字,歌手梁靜茹的代表作「可惜不是你」也遭禁。誠然,時空環境不同,如今習近平打壓異議不遺餘力,網路等社會控制更嚴厲;但一年前的「白紙運動」,上海等城市青年和居民不滿封控疫情的「清零」政策,出現抗議風潮,使北京唯恐李克強之死產生群眾運動漣漪,也再次暴露威權統治者防堵民意的心虛。
李克強故去之後,留下不少去思。儘管十年總理任期下半場權力被架空,他的經濟務實主義,贏得若干好感;相較於習近平的專斷,也受中國內外有些財經界歡迎。有北京大學經濟博士學位的李克強,以「實話實說」著稱,對經濟有所主張,雖遭習近平壓抑,在「假大空」文化盛行的黨國體制,堪稱空谷足音。
最有名的是「李克強指數」。當遼寧黨委書記時,他告訴美國大使,以官方統計看中國國民所得GDP不可靠,他以三個指標衡量經濟成長:鐵路貨運、用電、銀行放款;事經《維基解密》披露。他倡言簡政放權,行政改革,尊重市場,支持民營企業,被稱「克強經濟學」。
二○二○年中國「兩會」時,他指出月入人民幣一千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者有六億人,與習近平宣稱的已「全面脫貧」不同調。去年五月,當局仍厲行「清零」封控,他不戴口罩到河南巡視,也曾強調不要讓限制措施破壞經濟成長。
此外,二○二○年考察山東,他倡議「地攤經濟」,以促進就業,是「人間的煙火、中國的生機」,卻遭《北京日報》以「不衛生、不文明」反對。習近平路線全面左傾時,他到深圳向鄧小平銅像致意,申明「改革開放不會停頓,長江黃河不會倒流」。今年三月告別國務院,他以「人在幹,天在看,蒼天有眼」喊話,被指意有所指,與習近平畫下界線。有關改革,二○一三年首任總理,他宣示要限制臃腫的官僚體系,指改革是「削權」、「自我革命,會很痛」。他還有名言:有權不可任性,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不過,李克強終其一生不算是改革者,他的經濟主張基本上按西方標準不算特出。從最初的「習李體制」到總理後期遭邊緣化,他權力被架空,在習近平強勢主導下,形單影隻,改革理想未能實行,落為弱勢總理。另一方面,「懂經濟的總理」受到民間及國際歡迎,「只有他理解我,知道我一個月還不到一千元」是典型的誄詞,也反映許多厭倦習近平統治手法的百姓心聲。
李克強在中國經濟成長高峰時出任總理,如今走得突然,中國正面臨內外交迫困境。政治凌駕經濟,左傾又獨裁的治理能否度過難關,是北京當局在防杜李克強之死激起漣漪之外,更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