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世界海洋日:國際潮流在變 台灣也需轉變

◎ 胡念祖

聯合國為今年六月八日「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所設定的主題是「潮流正在轉變中(Tides are changing)」。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為「世界海洋日」所發出的聲明中,首先指出海洋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並問道,「人類依靠著海洋,但海洋能依靠我們嗎?」他進一步指出人類破壞海洋環境與資源的種種不當行為,並提出了「潮流正在轉變中」的證據:去年六月,世界貿易組織(WTO)完成長達廿一年之談判,通過了禁止有害漁業補貼的多邊協定;去年十二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通過「至二○三○年至少有效保育及管理卅%的陸域、海洋及沿海地區」之標的(30 by 30);一項結束塑膠污染的具有法律約束力之全球協定正在談判中;今年三月初,聯合國政府間會議完成「國家管轄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利用協定」談判,訂出BBNJ協定草案。

這項國際社會近期的重大作為顯示,全球正由海洋利用走向海洋生態保育、海洋環境保護的價值與願景。身處如此國際局勢,台灣的轉變是什麼?

今年一月卅一日,我國海洋專責機關海洋委員會迎來一位具強大政治動能的新任主委。在管碧玲主委大力推動下,立法院五月二日修正通過「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十二日修正通過「海洋污染防治法」、廿六日通過「海洋產業發展條例」,法制建設成績斐然。在管主委「國安、治安、平安」與「海洋污染防治、海洋廢棄物治理、海洋生態保育和海洋產業發展」的「三安、四海」政策目標下,海委會可進而「喚起民眾」,在「樸實無華,埋頭苦幹」的精神下,使我國的海洋治理也出現「潮流的轉變」。

在國內,海委會必須建構自己的群眾基礎(clientele)及在海洋事務上的專業高度,使其「統合規劃、審議、協調及推動」的職權得以發揮。換言之,在各種海洋議題上,海委會如何強化全政府海洋意識、全民海洋素養,引領社會風潮,並得以統合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是海委會必須思考的首要課題。

在國際社會中,因海洋事務高度涉外之本質,台灣如何與小島開發中友邦、各友我海洋國家、各海洋功能及保育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建立更緊密之互惠關係,均涉及海洋外交、國際合作與援外。海委會內部建立正確的國際觀、強化處理國際事務之能量,將是台灣迎向此波世界潮流及鞏固國家安全與發展之基礎與要務。

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海洋帶給台灣安全與發展,台灣絕對不能自外於世界潮流的轉變。這是今年世界海洋日,吾人應有之體會。

(作者是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