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韓流橫掃台灣,郭台銘卻單挑韓國瑜,結局當然是形勢比人強,惡言相向揮別國民黨。局外人四年後,他又挑戰民氣甚旺的侯友宜,最後被徵召的又不是他。這次的劇本還沒寫完,未來不知道會有什麼轉折。可以肯定的是,從這兩次大動作來看,國民黨的指標性人物,郭台銘並不怎麼看在眼裡。直覺原因,也許是企業經營而來的自信,至於他何以自認在政治上也高人一等,外人就比較無法理解了。在政治圈,他所密切往來的,較少深謀遠慮、謀定而動的高手,其中王金平長袖善舞卻優柔寡斷。擅長政治調色板的柯文哲,顯然是他最親密的戰友。
上週,郭台銘在金門酒後拉柯文哲看海望廈門、山盟海誓、月亮代表我的心、隔天忘光光。有人稱讚他,「將企業併購技術融入政治領域」。「被併購」標的,如果總統大選淪為加盟店,難免犧牲民眾黨的立委板塊。這就考驗著這位智商一五七,是否願為二○二四下大賭注:最後一役且扮演配角。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郭台銘的企業性格,能不能也在政治叢林無往不利,直接被考驗到的,應屬藍營的頭面人物,首當其衝是侯友宜。
郭台銘是企業人,他的「商道」且由企業界評斷。眾所周知,他不曾正式參選,沒有公共事務經驗,「民主不能當飯吃」、「不需要議會監督」,威權式的順口溜,令人納悶選民對他是什麼份量。他與民眾最靠近的是捐贈疫苗,但裡面充滿政商羅生門。不過,他似乎自認是天選之人,因此,「只有參選總統這一目標」,屈居副手對他都算降格了。國家最高領導人,有這種速成班嗎?韓國瑜殷鑑不遠。尤其是台灣所處的外在環境詭譎多端、危機四伏。台灣的成熟政治人物,沒人膽敢提出一套兩岸和平宣言,他卻文思泉湧斐然成篇。把政治尤其國際政治看得太容易,可能是郭台銘的盲點。柯文哲喜歡投變化球,但他恐怕也覺得郭的球路令人難以捉摸吧。
徵召第一回合結束,郭台銘臉書發文(並未出面):會信守承諾,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市長勝選。然而,三個星期以來,郭侯王不見王,各有所思。傳言,郭陣營有三套方案。侯寧可相信,郭會信守承諾(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勝選)。問題在於,侯若選不下去,所謂承諾也便失效了。第二回合,依舊是郭採攻勢,侯採守勢。郭的兵法,似乎是議題旗幟鮮明、地方廣結善緣、壓縮侯氏民調、擾亂藍營軍心。初步看來,不無反輔選效果。萬一國民黨變卦,郭台銘的機會就來了,當然,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有一個朱立倫。而假使柯配合郭「打侯」,最後柯又像上次那樣被擺一道,對他的選情應非好事。所以,兩相好曖昧博版面,柯文哲也必須承受風險。
話說回來,郭在台灣好戲上演,核心目標為何?五月初,郭台銘表示:已經四年未去中國。即使扣除疫情因素,這也穩約透露他對赴中存有忌憚,馬雲等人的遭遇,他應該不致無感。「若我當選,解放軍戰機就不會來了」,或許不是眼下他跟北京關係的寫照。照理說,郭台銘的意識形態、國家認同、兩岸政策,不會跟北京有敵我矛盾。於是,不得不引人往投資利益、甚至跟習家班有糾紛方向遐想。四年之間,二度表態,除了志在總統「為台為銘」,背後會不會更有為自己解套的心思?企業人,一步到位跳到政治人,而且直攻大位,政策藍圖毫不遮掩地指向兩岸,且投北京之所好,難免在社會上引人猜疑。當然,這都是旁觀者的猜測,就郭本人而言,沒有組織包袱,有的是錢,政治再說也是副業。於是他在政治遊樂場,總可以比柯文哲任性,一人艦隊也更容易掉頭。
四年玩一次,不易聚集龐大的死忠群眾。侯被徵召後,不管旁人百般勸說,侯郭兩人就是無法見一面,相逢一笑泯恩仇。郭連賴清德都送上和平宣言了,想必會向侯強力促銷和平宣言,侯願意照單全收嗎?柯的空間在藍綠紅之間打擦邊球,郭的和平宣言,如果柯頭頭是道,戰略模糊便破功了。至少著眼於這次大選,朱目前也未必想走得像和平宣言那麼遠。或許,不久之後,郭和他的和平宣言,會逐漸消失在風中,而留下來的,則是侯重整旗鼓的殘局。假使,郭還沒重回國民黨,就毀掉該黨重回執政之夢,恐不免被當戰犯來檢討。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