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無人機與認知作戰談起

◎ 張延廷

實戰化無人機投入軍事用途已廿餘年,簡稱UAS的無人機系統,經常在關鍵時刻發揮重大功能,不難看出現代軍事科技已朝未來人工智能戰場發展。此次俄烏戰爭雙方都大量運用多種型號的無人機,其中有直接攻擊的機種,更有許多協助戰場宣傳的無人飛行攝影機,廣泛發揮現代軍事作戰中「認知作戰」的另一重要功能。

由於無人機已大量運用高解析度的微型相位陣列雷達技術,可將地面移動目標指示(GMTI)模式下運行的多功能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解析度從十公分到三公尺,還可掃描特定區域的移動中人、車,當參數傳遞地面站時,移動目標數據覆蓋在數位地圖上,產生可參考的精確情報,若再加上光電感測器的運用,則所有戰場情報可以一覽無遺。

俄烏戰爭期間,雙方政府及軍事部門都一再強調,資訊安全第一要務是「不要相信敵人的資訊來源」,不難看出「認知作戰」的領域已超越傳統的「群眾戰」、「心理戰」的範疇。在資訊時代,藉由無遠弗屆的網路,政府必須防範對手企圖顛覆國民抗敵意志。

因為未經證實或者來路不明的戰事資訊,已到從一般媒體或社交網絡大量傳遞,亦可由普通人透過電子平台傳播,會使政府負荷大增、窮於應付。

烏克蘭的「反認知作戰」文宣中觀察,重點在於不要相信敵對國及其盟友在戰爭時所釋出的消息,因為這都可能是對手刻意做成的政治作戰場景。因此我們可更確定,在網路高度發達的世紀,傳統的資訊作戰除了在軍事用途外,更可大量應用在干擾對手和敵國的心理建設,這是最廉價卻有效的戰爭工具之一。

儘管無人機在戰場上有其航程及負載功能的限制,但各國仍冒著高風險、高成本發展及運用無人機,而台灣在少子化已成常態的限制下,更須大量發展偵察及作戰無人機、人工智能、自動化接戰系統、戰場機器人、戰場自動馱運裝備等,廣泛以人工智慧來代替人力、發揚火力,這是新型態的創新、不對稱的建軍趨勢。

(作者為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