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民進黨掌中央,國民黨管地方 兩黨制衡的台灣?

◎ 施芳瓏

今年的選舉,又重演四年前的結果:國民黨大勝,民進黨慘敗。兩次都被中國政府用來宣傳是「習近平的勝利」,那是粗糙的大外宣!

儘管又出現同樣結果,但新情勢則在發展中:台灣選民在總統立委大選與地方選舉的投票行為,似乎有所不同。不同的考量是否會形成台灣特有的兩黨制衡?中央是民進黨執政,地方是國民黨主管。這有別於一般的兩黨政治,緣起於台灣民主轉型前的社會結構:國民黨長期經營並掌握地方派系;民主轉型的過渡期,沒有流血的革命,從既有的壟斷體制,朝向逐步鬆綁但尚未完全的民主化;當下詭譎的國內外政經局勢,台灣的國家地位與兩岸立場,在中央的選舉對決,為了不讓一黨獨大,地方選舉傾向於改投在野黨。如果真是這樣,那該恭喜的是「台灣人民的勝利」!

四年前國民黨地方大勝後,中國政府在這段期間處心積慮地想要與國民黨縣市長聯繫與交流,但所有連任的縣市長,不是避之唯恐不及,就是小心翼翼地閃躲,地方選民不怕投給國民黨,因為他們有目共睹,而這些國民黨地方首長「遠中顧台」,才再次給他們機會。

部分民進黨人士藉由「抗中保台」操弄這次選舉,以取得地方並擴大政權。台灣在戒嚴時期,兩蔣以「反攻大陸」為由,讓國民黨一黨專政。卅多年後,教訓猶新,民進黨想以同樣的手法,以「抗中保台」為由,讓民進黨一黨獨大,包管中央與地方,但選民卻「不買單」。再者「抗中保台」不是出一張嘴,當戰爭愈來愈可能成真,即使那會失去選票,執政黨有責任讓人民理解是否真已整軍經武,而非用來操弄或恫嚇選民。

從小被嚇大的台灣人,在這次選舉中,外有共產黨的文攻武嚇,內有極獨民進黨及極統國民黨的恫嚇,但台灣人已用手中的一票明白地表示:不接受任何人的威脅,選出了心目中的理想地方首長。然而,從此次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似乎還停留在重視候選人的好看的外形、顯赫的學資歷、強有力的人脈與家庭背景,對政績、政見與執政能力的審核,反倒是其次。

再者,這次選情冷清,投票率低,打的多是負面選戰,而國民黨贏在對此比民進黨更擅長。譬如一、兩黨從北到南猛打假學歷、戰論文;二、選民是在「用票投國民黨教訓民進黨」,因為執政黨只熱衷搞意識型態,不實際面對人民需求,選票可以最有效打擊;三、執政不可能沒有包袱,當反對黨開始將對政策的不滿轉成仇恨值,操弄討厭執政黨、喊出政黨輪替,讓人寧選平庸的對手。

當然,台灣選民再次自由意志,值得稱讚,但選民素質仍有待教育與提升。因為台灣選舉已成國際焦點,以「負面特質」而當選,自是貽笑大方。

(作者是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