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改變世界的三部曲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呼籲,全球應停止升息,否則會把全球經濟推入衰退深淵,繼而陷入長期的停滯性通膨。而據英國一項調查顯示,疫情嚴重衝擊十六至二十五歲年輕世代生活,超過六成的年輕人因經歷疫情洗禮又碰上生活成本飆漲,對未來感到很害怕、沒有希望,還有三成三年輕人擔心,就業前景永遠不會恢復疫情前的樣子。二○二○新冠疫情擴散,各國紛紛祭出邊境管制,國際經貿、運輸旅遊應聲緊縮,全球化時代宛如瞬間急凍。受到衝擊的,當然不僅限於英國的某個世代。

新冠疫情,與其說是改變世界的啟動機,不如說是改變速度的加速器。現在的年輕世代,出生於全球化的黃金年代,世界是平的,當時資金、產業、工作在全球流動,他們必須做好跟全球同一世代競爭的能力準備。不料,當這個世代進入職場,卻馬上面臨一波波「去全球化」。二○○八北京奧運的主題「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在二○一二習近平時代揭幕之後,逐漸朝反方向逆轉。二○一九開始的美中貿易戰,未來回顧可能是「去全球化」的檯面化。

2008北京奧運的主題「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在2012習近平時代揭幕之後,逐漸朝反方向逆轉。2019開始的美中貿易戰,未來回顧可能是「去全球化」的檯面化。(AFP)

美中貿易戰,起初被視為前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摩擦,但隱約傳來的板塊碰撞更令人感覺是一場結構變動的先聲。直到川普政府結束前夕,大家終於發現貿易戰已經擴大到地緣政治爭鋒。二○二○,全球陷入新冠疫情恐慌,而中國的武漢實驗室成為眾矢之的。這場死傷慘重的疫情,加深了川普與拜登政府對中國的疑慮,美中關係從「交往」到「脫鉤」的趨勢持續進行。同時,二○一六以來,中國對台灣中止對話、機艦擾台,也在疫情期間越演越烈,不僅美國、連被香港問題吸引到印太的歐洲也同表關切。這樣的安全關切,到了烏俄戰爭,能源、糧食被普廷武器化,遂升級為對經貿倚賴中國的風險意識。能源依賴俄羅斯,市場依賴中國,梅克爾留下的遺產,德國應當最為有感。

從新冠疫情到烏俄戰爭,貫穿其間的脈絡是,全球化並未改變專制國家。在專制統治者眼中,經貿投資、自由市場,不是目的是工具,是「寄生西方先進科技」、「民生工業掩護軍事現代化」的暗渡陳倉,直到西方後知後覺國力即將被彎道超車。普廷入侵烏克蘭、併吞四州,西方制裁持續加碼。以川普打擊華為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定」為基礎,拜登本週可能宣布新措施,限制中企取得可用於高效能運算的技術,阻斷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而王美花指出,台灣占全球半導體生產逾六十%,高階晶片更占九十%,中國三十六%的半導體進口依賴台灣,若台海爆發意外事故,半導體供應鏈中斷,中國經濟將受到嚴重衝擊。

不同於冷戰時代壁壘分明,全球化已致使各國互相依賴,只差程度不同。正因如此,「去全球化」不必然會形成「新冷戰」,而是民主、專制集團的「互相倚賴又彼此敵對」。或許可以想像,全球化將被未知的集團化排列組合所取代,而不同集團成員將在某種程度上自行其是。

近年的國際媒體,軍事較勁的報導大幅增加。各國領袖會面,雖仍談論必須合作的議題,包括迫在眉睫的氣候變遷,更多關注於遠方的緊張,聯合國的基本價值共識也難以維繫。「歷史終結」與否,「文明衝突」如何,原來並未到下結論的時刻。從全球化的投資、獲利,轉變到「去全球化」的衝突、制裁,所有國家的合縱連橫都起了變化,大國受到中小型盟友的牽制,中小國家無法擺脫大型盟友,相互依賴關係不完全沿用過去的由上而下規則,哈薩克之於俄羅斯,匈牙利之於歐盟,都是值得觀察的例子。二戰成立的聯合國,解決問題的能力愈趨弱化,國際紛爭實力可能變成硬道理。

二○一九美中貿易戰,二○二○新冠疫情,二○二二烏俄戰爭,宛如改變世界的三部曲。而跨國企業、社交平台的影響力顯示,國家的挑戰不僅來自其他國家。最近幾年的事態,已經無法用過去的結構來解釋、解決。一如烏俄戰爭,延續著二○一四未獲解決的僵局,而這場已經超過七個月的戰爭,可能同樣無法在現有的結構下收尾。眼前,不確定是唯一可以確定的。這種狀態,考驗著所有的國家與個別行動者,稍有誤判便可能付出代價。每一個國家、世代、企業、個人,都置身於這個不確定航程。專制統治下,沒有選擇自由。民主的多元選擇,會帶來創新或紛亂,端看參與者展現出怎樣的創新能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