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據報導八月將有東亞行,台灣是她打算訪問的五個國家之一。有異以往,這次裴洛西可能的台灣之行,由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美國總統拜登隨後向新聞界說,軍方認為裴洛西訪問台灣,「現在不是好主意」。此事既牽涉軍方,後續各方報導和揣測紛紜,從美軍考慮派航母、戰機護航,中國可能採取的軍事反應,到裴洛西能否成行。裴洛西除了表示「展現對台灣的支持很重要」,不願證實國際出訪行程。
民主黨籍的裴洛西如果成行,將是繼一九九七年共和黨籍的金瑞契(Newt Gingrich)之後,另一位眾議院議長訪問我國。眾議院議長的政治地位崇隆,在現今美國總統繼任順序,僅次於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賀錦麗(Kamala Harris)。中國一向反對美國政要以行動支持台灣,川普政府的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和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來訪,中國都如此。
中國揚言對裴洛西之行「採取堅決有力措施反制」,不僅由於眾議院議長地位崇高,還是美國史上第一位女性眾議院議長,長期以來基於人權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力挺香港、新疆、西藏和中國異議人士,對中國不假詞色,在國會領導反對有利中國的議案。
一九八七年成為國會議員的裴洛西,於二○○七年首次擔任眾議院議長,後因政黨輪替轉任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二○一九年再度出任議長至今。她從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以來,長期關注中國民主,把改善人權紀錄列為美國與其擴展經貿關係的前提。就中國申請加入關貿總協(今世界貿易組織)、北京主辦奧運,她都持反對意見。
二○○八年,她前往印度達蘭沙拉會見達賴喇嘛,批評中國處理當年西藏抗議事件,呼籲世人嚴加譴責。同年,她推薦中國異議人士胡佳獲頒歐洲議會的沙卡洛夫思想自由獎。二○一七年起,她力挺香港民主運動,聲援「反送中」等活動,譴責港府監禁民主人士,並在國會會見黃之鋒等人權鬥士,強調「美國與香港市民同在」。另外,眾議院去年通過「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案」,限制從新疆進口強迫勞動的商品,裴洛西強調要打擊暴行、追究作惡者的責任。
對於與中國經貿往來,川普總統二○一八年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之前,裴洛西與民主黨人即要求其實現競選承諾,強力對付中國操控匯率,強迫美國科技大廠交出智慧財產權等不公平經貿競爭手法。美國在天安門事件之後,民主黨基於人權、共和黨出自反共所形成的朝野結合制裁中國力量,後以貪圖中國市場而式微,但近年中國野心崛起,在民意的普遍支持之下,美國朝野再度攜手把中國視為最大威脅。台灣身為中國首要併吞目標,美國朝野和行政立法部門力挺台灣,事所必然。
中國把裴洛西視為眼中釘,對她可能走訪台灣暴跳如雷,狠話出口,不足為奇。拜登所說的軍方「時機不宜說」,也可能只是軍方評估各種想定和風險;畢竟,國會議員出訪行程由美國空軍提供載送服務。另有報導指白宮正評估中國威脅的虛實,判斷是否企圖透過「邊緣策略」,刻意把危機拉升至衝突邊緣,以增加自己籌碼、從中取利。
無論如何,裴洛西可能的台灣行經此報導,促成的作用反而大於勸阻。箇中道理很明白,眾議院議長與盟友對話,本來就無需另一外國或美國國務院同意,裴洛西為維護國會自主性,可能不願向中國屈服。從美國整體看,如裴洛西的台灣行被迫變卦,形同中國握有美國政要訪問台灣的否決權;更壞的惡果,有如《華爾街日報》社論所說:若因為北京撂狠話,裴洛西就不來台灣,美國在亞太盟友的威信將嚴重受損,更別指望台海發生軍事衝突時,美方能有多大作為。正因如此,美國政要或呼籲裴洛西如期出訪,或如前國務卿龐皮歐表明「我陪妳一起去台灣」;畢竟,中國一向軟土深掘,對它曲膝只會招致更大屈辱。
就台灣而言,我們竭誠歡迎裴洛西來訪。台灣在對抗中國脅迫與併吞的奮鬥之路,得道多助,無論是道義的或有形的支持;裴洛西是台灣的友人,前來表達支持,我們自當展臂相迎。誠然,中國可能藉此滋生事端,對我國造成壓力,但台灣面臨中國,對各式各樣的安全脅迫,都要有備無患。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上週說,中國可能在幾年內進犯台灣;我們不招惹中國,但大小安全考驗都要能妥善因應,才能生存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