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正視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衝擊

因應創下近四十年新高的美國五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聯準會(Fed)決定升息三碼(○.七五個百分點),為三十年來最大升幅;多國央行隨即跟進升息。而台灣央行則小幅升息半碼,並為減輕民眾負擔,行政院宣布多項政策性貸款利息補貼措施。聯準會升息的鷹派作風,造成美股大跌,道瓊指數跌破三萬點關卡,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更掉入熊市;美國經濟是否衰退,衝擊全球經濟,引發關注。

聯準會的升息幅度超乎預期,雖然主席鮑爾安撫投資人,明言「升息三碼不會成為常態」,卻已展現為解決通膨,不惜付出「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率上升為代價」。事實上,一九七○年代聯準會主席伏克爾在面臨惡性通膨威脅時,亦曾展現鐵腕措施,將利率提升到二十%,雖然成功壓抑飛奔的物價,但過程中卻歷經了停滯性通膨的痛苦。這一歷史經驗,印證了聯準會以升息對付通膨是一個正確的方法,卻也同樣意味短期內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而美國經濟可能硬著陸,似乎已預先反映在金融市場的崩跌,以及資產價格的滑落。如今,不僅美股出現重挫,美債殖利率的攀升,也影響了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同時也造成房貸利率飆高,帶來房產市場的急凍,次貸風暴的陰影再次籠罩。尤有甚者,美國民眾消費力將因Fed多次升息而產生惡性循環,嚴重衝擊美國的內需產業;一旦在美GDP佔比七成的消費力道萎縮,其經濟衰退就成定局了。

美國是全球第二大貿易國,去年貿易逆差占其GDP的三.七%,形同其消費能力透過龐大貿易逆差挹注順差國的經濟成長。根據美商務部統計,台灣去年對美國貿易順差達四○二億美元,對去年亮眼的經濟成長,貢獻不菲。因此,美國經濟如果陷入衰退,勢必外溢到台灣,對台灣的出口帶來負面衝擊。此外,中國是全球對美貿易的最大出超國,而根據我財政部統計,台灣對中國的順差則高達一○四七.四億美元。這就形成了一種連鎖效應︰美國若經濟衰退,必然減少自中國、台灣的進口,而這兩者都將直接、間接影響台灣。由此看來,美國經濟衰退,對於台灣將是一種雙重打擊,其嚴重性絕對不容吾人輕忽。其實,今年初全球的經濟展望普遍樂觀,多數國內外研調機構對台灣GDP成長的預估,大都認為「保四」﹙經濟成長超越四%﹚可期。不料,今年以來各項挑戰紛至沓來︰疫情再起高峰,國內正在歷經與病毒共存的調適;供應鏈的紓解進度緩慢,考驗廠商的營運能力;尤其,二月爆發烏俄戰爭加劇了能源與糧食價格飆漲,對全球市場傳導更大的通膨壓力;而中國固執清零政策選擇封城鎖國,再添全球供應鏈的變數,成為物價的催化劑。因此,世界銀行六月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已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至二.九%,比一月時的預測大幅下修一.二個百分點;另外,IMF在四月預測全球成長率三.六%,比一月的數字下調○.八個百分點。而我國央行在升息半碼之際,同時也調降三月時預估的經濟成長率四.○五%至三.七五%,甚至低於主計總處下調後的三.九一%。此外,央行更將CPI年增率從二.三七%,調升至二.八三%;核心CPI年增率破二%,從一.九三%調升至二.四二%。顯見央行對今年景氣看法日益保守,且凸顯物價的平穩將成為今年台灣經濟的重大挑戰。

根據WTO最新統計,二○二一年我國貿易總值八二七九億美元,排名全球十六名。對於只有兩千四百萬人口的小國而言,這是一項非凡的成就;同時也意味著台灣是一個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的「淺碟子經濟」。不可否認的,台灣的經濟型態與產業架構充滿了彈性與韌性,因此在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斷鏈情況下,半導體產業崛起,並且享受地緣政治的紅利,兩年來經濟表現亮眼。但台灣對外的經貿依存度極高,加上地狹人稠,物資匱乏,能源、大宗商品大都仰賴國外供應,更難對抗輸入型通膨。雖然我國在油、電等基本民生物資都有官方的補貼機制以平穩價格,或可稍解通膨對民眾生計的壓力,但這僅是轉嫁輸入型通膨的直接壓力,最終仍是全民買單,並非長久的正本清源之計。總之,對於即將到來的通膨危機,國人必須了解,未來之路將不會如前兩年般順遂,因此不能沉溺過去的成就與榮光,必須要有接受痛苦煎熬的準備,務實面對,方可讓台灣平穩度過這波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