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俄烏戰爭 德國擴軍的戰略契機

◎ 姚中原

去年十二月德國「紅綠燈聯盟(社民黨、綠黨、自民黨)」簽署完成聯合執政協議,國會並正式選出社民黨候選人蕭茲擔任聯邦總理。這是德國聯邦史上首度三黨聯合執政。

德國社民黨的政治意識形態及重要政策,強調在社會主義基礎上,提倡經濟自由競爭、推行社會福利計畫,並且主張裁減軍備。然而在社民黨籍蕭茲總理的主政下,德國卻有重新成為歐洲軍事大國的趨勢。

今年二月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四天,蕭茲公開宣稱,德國將逆轉二次大戰後的和平主義路線,不僅會史無前例對烏克蘭支援武器,未來政府每年也會大幅提高軍事費用,使德國成為歐洲國防預算最高的國家。他更表示,德國計劃向美國採購F-35匿蹤戰機,以取代老舊的旋風式戰機,另外計劃向以色列採購無人機。

五月廿九日,德國執政黨與保守派反對黨基民黨達成一項擴大軍事投資的協議,政府將額外提撥一千億歐元(約新台幣三.一二兆)的特別預算,為今後數年內的德國軍隊與軍備進行「現代化」;同時藉此使德國達成北約組織規定會員國國防支出須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二%的目標。六月二日蕭茲也在國會公開宣示,德國聯邦國防軍未來將成為北約體系中的最大常規軍隊,不只能保衛國家,也能捍衛北約東線盟國的主權與安全。

東西德一九九○年統一後,以及華沙公約組織一九九一年宣布解散,德國國內的和平主義高漲,致使德國軍隊從當時約五十萬人,縮減至目前十八萬餘名兵力。國防預算也從一九九○年占GDP的二.五二%的高水準,逐年減至二○二一年的一.五三%。但大幅裁軍結果,並不代表區域性傳統戰爭就會絕跡。

「俄烏戰爭」為二次大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之戰,威脅整個歐洲國家的安全。德國政府藉此,以對抗俄國為理由,團結朝野政黨,欲建立強大軍事力量,並去除聯邦國防軍「非軍事化」的長年束縛,是一項明智戰略舉措。因為冷戰結束後,多年來自我限縮軍隊規模,已使其二○二一年全球軍力強度排行降至第十八名,嚴重落後法、英、義等國。

去年德國新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曾表達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注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因此未來重整軍備後的德國,依筆者研判,將會同時高度關注「台海和平」及印太地區安全的全球重大議題。

換言之,去年四月德國與日本首度舉行 「二加二會談」,討論亞洲安全議題及十一月德國海軍首次參與美日澳加等國在印太地區的海上聯合軍演、十二月德國軍艦首次穿越南海以遏止中國野心。類似上述展現國際責任的大國作為,未來德國參加的頻率或次數肯定會越來愈多。

(作者是前國防部戰略規劃司簡任副處長、大學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