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面對通膨、缺糧的兩大危機

美國勞工部公布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八.六%,創下一九八一年以來新高紀錄;同時,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為五十.二,是一九七八年以來最低點。高通膨加上低消費信心,似乎正在形成共伴效應,引發金融市場不斷挫跌,令人憂心美國是否將陷入停滯性通膨。另一方面,烏俄戰爭造成「世界糧倉」烏克蘭農產品輸出受阻,加劇食品價格飆漲,也帶動糧食保護主義盛行,形成全球性的缺糧危機。惡性通膨與糧食短缺成為世界兩大威脅。

以全球政經與地緣政治格局看待,當前的通膨與糧食危機,其實互為表裡、因果,並非各自發展的現象。按理,在主要央行於金融危機時,採行量化寬鬆與購債擴大資產負債表,就應造成通膨。然而,當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對外大量輸出廉價商品,顯然有效壓抑了蠢蠢欲動的價格,化解通膨於無形。不過,美中貿易戰與疫情爆發,產業供應出現斷鏈,全球物流也發生缺櫃、塞港現象,在地生產因而凸顯其重要性,「製造業回流」主張成為全球經貿新主流,全球化出現逆轉。其主要副作用是,工業製造成本增加,例如台積電赴美投資的成本較之台灣倍增;以及糧食、能源、原物料價格飆漲,加上「零碳排放」成為企業經營主流,勢必增加營運成本,在在使得通膨急劇惡化。尤有甚者,中國採取清零防疫政策,不惜封城鎖國,更加深供應鏈與物流的不確定性;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陷入泥淖戰,黔驢技窮的普廷選擇了將烏克蘭的糧食出口當成「人質」,把能源與糧食武器化,企圖與西方對抗。種種因素匯聚,遂引發全球的通膨與缺糧危機。

通膨與缺糧陰影籠罩,看似危機重重,但若解決有道,全球經濟的硬著陸顯然可以避免。然而檢視目前針對相關危機的對策,仍然有不足之憾,效用因而受到質疑。以動見觀瞻的美國聯準會為例,若它的加速升息能夠讓通膨降溫,避免停滯性通膨,則不僅美國自救有望,更可帶領全球經濟走出衰退陷阱。不可諱言,以報復性升息對抗通膨乃是一九七○年代的成功經驗,但過程中仍經歷了「停滯性通膨」(經濟衰退與物價飆漲同時存在)所帶來嚴酷的痛苦指數。然則,升息之作用顯然在壓抑需求,亦即讓民眾的消費成本提高,因此減少購物,促使物價下跌。不過,此波通膨的癥結主要在供應面,如供應鏈斷鏈與糧食出口減少,這些是屬於民眾的剛性需求。換言之,即使價格異常飆漲,仍必須消費以維繫生命;這並非炫耀式的消費行為。同樣的,糧食價格上漲也來自供應短缺,並非商人的囤積居奇;升息既不會提高供給,也不可能壓抑需求。尤其,民眾若是在基本生活開支之外,減少其它非必要性消費,將會讓經濟活動降溫,導致企業盈餘減少,反而導致經濟衰退的惡果。因此,升息能否解決當前的通膨與糧食危機,必須予以更深度與周延的討論。

事實上,通膨與缺糧,不只是經濟現象,更是人道危機。通膨與糧食危機,對富國與富人並沒有太大的衝擊,卻會嚴重傷害窮國與窮人,可說是其生存危機。而解決兩者最基本的方法,一是強化生產,其次則是貨暢其流。兩者雙管齊下,使得物資不但充沛,更可便捷送到需求者手中,才能徹底解決這兩個問題。而當前的主要障礙在於生產大量集中於中國,而中國卻採取與西方不同的政經制度,且具有實現紅色中華帝國的野心,這一切都會使它把經貿當成一種武器;此外,普廷自比「彼得大帝」,將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視為「收回失土」、「恢復俄羅斯帝國榮耀」,同樣不斷使用能源、糧食等民生必需品作為武器。如此一來,重要的商品、能源、糧食分別落入獨裁者手中,以要脅西方世界。所以,西方國家必須強化生產,開發各種能源與糧食生產,避免其過度集中於敵對國家,被特定國家壟斷,才能在經貿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面對居高不下的通膨,拜登批評普廷是罪魁禍首。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也批判,繼天然氣、石油等能源後,俄羅斯正在使用「糧食供應」作為武器,意圖在全球糧食短缺危機中得利。然而,在普廷之外,吾人更不能忽視,具有更大野心的習近平,才是世局安定的最大威脅。當前西方國家與中俄的抗衡,不僅是民主與專制之爭,更是一切重要的生活物資之爭。西方國家應記取未能在烏俄戰爭洞燭機先,乃醞成今日通膨與糧食危機之教訓,在未來的印太安全上,堅定信守對抗侵略者的承諾與盟約,方可阻止禍端於未發之先,確保世界的和平、自由、人權與繁榮、福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