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估計染疫死亡人數的算法

◎ 謝英恒

近來又有許多關於新冠疫情的爭議。其中在野黨日前引用國外資料質疑台灣染疫死亡人數有黑數。其實「黑數」是外行用語,正確名詞是「漏報」(underreporting)。漏報是即時(real-time)傳染病通報所無法避免的問題,但只須要積極追蹤及即時補回就可。這是傳染病流行病學的基本常識。尤其是死亡人數最容易發生漏報,時常因感染者在往生前沒有陽性篩檢或醫生無法判斷而造成漏報。這在許多傳染病(如流感)都會發生,不足為奇,也不必大做文章。

另一方面,指揮中心則提出國外計算方式的可能缺失及以移動平均值來回應。其實雙方都沒有考慮到估計因疫情造成死亡人數背後的學術思考及嚴謹科學估計方法學。我在此說明。

估計疫情造成死亡人數的正確名詞是「額外死亡」(excess mortality)。概念是從疫情前數年的年度死亡總人數的平均值去估計疫情當年可能因感染傳染病造成的額外死亡人數。目的就是要估計上述可能發生被漏報的死亡人數。

但是我們估計時一定要先考慮每年死亡總人數的隨機性變異(stochastic variations)之大小。如果每年死亡總人數的隨機性變異本來就很大,那麼如果任何一年的變異量大,都可能只是常態的隨機變異。所以我們須要先檢驗疫情當年的額外死亡人數是否至少要大於前幾年年度死亡總人數平均值的一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SD),然後結論才可能成立。我就曾利用此方法去估計台灣在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年西班牙流感時可能產生的額外死亡人數,研究結果於二○○九年刊登在美國疾控中心(US CDC)的官方學術期刊。但目前國內雙方所提出的論點,似乎都沒有考慮到這點。

另外,考慮移動平均值的重點是在檢驗疫情整體趨勢,因為任何一年的較大變異量都很可能被移動平均值所稀釋。因此用移動平均值來比較某一年死亡總人數的大小是極不恰當而且可能誤導。

總而言之,學術性的事務應秉著嚴謹的科學態度來討論,尤其是涉及國家大事時。如只是依據各自的政治立場,雞同鴨講式的先下結論再找理由論述,恐非國家之福。

(作者為中興大學應數系/中國醫藥大學公衛系退休教授,從事傳染病數學建模研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