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草蓆上的飛魚卵

■陳永松

台東飛魚季今天(四月卅日)登場,在台東縣政府、地方鄉公所及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等單位規劃一系列活動下,熱鬧可期。惟近日台東市長賴坤成本月二十二日投書自由廣場「留點飛魚給達悟人」(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pr/22/today-o1.htm),質疑飛魚卵的資源可能遭過度利用,個人於今年開始執行農委會的東部海域飛魚資源調查計畫,願藉此篇稍作回應補充。

確實,近一、二十年許多台灣沿海的小型漁業已是過漁狀態,一些較高經濟價值魚類捕獲量一直大於資源的再生或加入量,破壞了一些非商業目標性的漁業資源,或一些不應成為目標性魚種如提供初級消費者角色的魛鱙仔等基礎資源。

由於這些不當利用,最終將影響到海中許多賴以維生之較高階層食物鏈的生物,如鰹鮪魚等鯖科,以及最高階層鯨豚等的食物來源。像飛魚這種初級餌料生物,應儘量不要開發利用,其魚卵最好也不要採捕,因為保育了較低階食物鏈的生產力,反而能提供更多高經濟價值洄游性魚類的產值。

然而,站在台灣漁民或飛魚卵業者的立場,數十年的經驗使他們相信飛魚資源還是豐富的,因為草蓆上滿載著飛魚卵,資源既是如此的豐富,何懼飛魚資源之沒落?

事實上,最近幾年抓飛魚卵的,不只台灣漁民,還加上中國大陸沿海漁民越界捕魚,其捕獲的飛魚卵同樣賣給本地業者。中國漁民挾其低成本的草蓆及人力資源,已對本地漁民產生排擠作用。

說實話,在未有科學證據前,站在研究者的立場,我無從知道飛魚卵資源是否已過度利用,設若食物鏈低階的飛魚卵資源非常豐富,其實做適當的利用未嘗不可,但如何訂出限額,坦白說是目前辦不到的難題,加上兩岸漁民兩相竭澤而漁,飛魚資源恐會每況愈下。

但或許有一個可行的方式,因為台灣收購飛魚卵的加工廠就只那幾家,每年出口產值與其出口量存有一些反向平衡關係,亦即飛魚卵數量越多價格就會低,飛魚卵數量少時價格反而會高。故若能訂出可行的總量管制模式,供大家遵循,或許就不會步入惡性競爭循環。但業者是否願意配合,以及對大陸漁民的越界捕魚行為能否以實際行動拒絕向其收購,是總量管制成敗關鍵,有待相關單位積極任事以促成業者合作。

比較擔心的是,據聞日本、韓國亦有企業開始在大陸收購飛魚卵,並加工成比台灣更高等級的產品在大陸銷售,以大陸經濟發展後的廣大消費群,這可能會對混沌未明的飛魚資源帶來更多的衝擊。

台東阿美族或蘭嶼達悟人歷來傳統的飛魚祭,配合著各種慶祝儀式,可以吸引不少觀光客前來;但我們的觀光文化仍停留在吃的層次,尚未提升到較人文的生態旅遊,現今在恆春或蘭嶼海域周圍捕捉飛魚的外來大型漁船,若能轉型成載觀光客出海賞飛魚的飛魚季或海洋生態之旅,不僅可保育飛魚資源,也象徵對素以自律式分配飛魚作為傳統漁業資源的台灣原住民的敬意,效法其遵守自然的法則,不過度貪婪,才能達到持續經營與長久利用的目標。(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動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