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國「清零」的一石兩鳥

◎ 楊宗新

在各國防疫政策相繼走向與病毒共存之際,中國仍舊堅守清零策略,造成侵犯人權事件頻傳。這其中除了防疫面的考量外,也充斥著政治面的算計。

就國際層面,清零是為了在制度及價值上宣傳「中國模式」優於西方。做為全球第一個爆發疫情的地區,中國初期因管控不利,遭指控隱匿確診人數、延誤通報時機,造成全球性擴散,西方國家群起撻伐,甚至要求索討經濟損失、追訴「反人類罪」刑事責任。

為扳回一城,中國在國內疫情逐漸控制後,仍持續嚴防,目的是為了凸顯在遭逢危機時,集體主義擁有較個人主義更具迅速控管能力的制度優勢。

就國內層面,堅守清零是為了掃蕩不服中央的地方勢力,上海則被當做樣板。習近平自二○一二年擔任國家領導人後,權力基礎尚不穩固,同年的上海市委書記任命案,由被視為「江(澤民)派人馬」的韓正拿下,直到二○一七年進入第二屆任期,方始換上自身親信李強。嚴管上海,正是為了向各地封疆大吏說明,如果連被認為是「習家軍」第一把交椅的李強都沒有特殊待遇,其他人自無懈怠餘地。

除此之外,堅持清零有利中央將觸角深入地方。上海封城期間,來自北京的專家進駐主導防疫,這很可能形成一種常態,往後任何城市一旦疫情升溫,中央就可名正言順的接管。這種做法,與當年國民黨藉著剿共掃蕩割據軍閥,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國民黨不是無法肅清共產黨,只是希望藉由共軍的竄逃,讓國軍能藉著追擊之名,沿路接管、弱化地方諸侯勢力。

最後,堅持清零還有助政治環境穩定。某種程度上,嚴格的防疫措施,就是一種限制人民自由的戒嚴令。二○二○年七月,俄羅斯總統普廷正是利用疫情期間限制人民群聚的契機,阻絕了可能面臨的遊行示威,進而通過延長任期的修憲公投。習近平連任的路上,或不致於遭遇大規模抗議,卻仍必須顧慮黨內派系的想法,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無疑是讓各級官員噤若寒蟬的利器。

就此看來,直到習近平在年底廿大順利連任之前,基於對外形塑「中國模式」,對內控制地方勢力,清零政策應不致改變。

(作者為公務員,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