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勿拿偏鄉醫療需求 作為開巧門藉口

◎ 林逸民

個人曾任馬偕醫學院董事長,猶記當年衛福部對於馬偕醫學生名額審核相當嚴格,馬偕體系一向致力偏鄉醫療,但最終馬偕醫學生每年仍僅有不到五十人名額,且由各大醫學系分配挪移而來,醫學生總量並未因此增加。

醫學生需總量管理,全球皆然,有其根本原因:一位醫師的養成,國家社會付出成本非常高。不僅設備,也包括師資:教授要從看診、手術時間中挪出教學時間。連同病人也跟著付出:見習、實習醫師、住院醫師,都在醫學中心的病人身上學習經驗。

醫學生不是越多越好,不妨捫心自問,你願意犧牲小我,手術要延後一個月,因為教授要多花更多時間教更多醫學生?你願意到醫學中心到處隨時擠滿了實習醫師?

國家必須要有下一代的醫師人才,是不得已的長期投資,但是必須求取平衡,尤其醫師培養期相當長,更要做長期的規劃。過去衛福部均以專業審慎評估,從人口與醫療趨勢,嚴格調整每一屆醫學生人數。

如今,卻突然撒手不管,宣稱為了偏鄉醫療,所以一口氣新開放三校設立學士後醫學系,偏鄉需要的是長期駐在偏鄉、了解偏鄉需求的醫師,不是任意以公費綁架醫學生,從大醫院到偏鄉水土不服,撐過公費年限後就立刻落跑。又說是為了生醫產業發展,但偏鄉與生醫產業是兩個完全不同方向,而且,眾所周知,翁啟惠院士是化學家,發展生醫產業誰說一定要念醫學系?

過去的經驗已知,只有在地生才會真心留在偏鄉服務,因為他們本是本地人,這是改善偏鄉醫療人才短缺的唯一有效方式,若三校真心要為偏鄉服務,請全數都只收偏鄉在地生,願意嗎?不願意的話就戳破謊言:只是拿偏鄉的不幸來當作開巧門的理由。

過去政府無視少子化還大舉增開教育學程,產生許多流浪教師,醫療不是純粹服務交易,醫師需有關懷的大愛、高尚的品德,為病人設想,醫病之間更需要有深厚的互信,若淪落惡性競爭,將會是一場災難,這也是各國都謹慎控管醫師人數的根本原因之一。

衛福部應繼續過去負責任的管理。否則堅守多年的穩定政策一夕變卦,只會讓人民懷疑是為特定人士開設巧門,醫界如今對這樣匆促粗糙的政策變動絕大多數都不認同,敢怒而不敢言,適逢選舉年,醫師社會影響力相當可觀,如此對今年本土政權的保衛將相當不利。希望府院高層能從善如流,審慎評估,勿錯判形勢,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作者是福和會理事長、醫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