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新一波疫情需要生活指引

◎ 張約翰

台灣面對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至四月四日已連續四天本土確診人數破百。若在去年,同樣的疫情恐可能已引發超市賣場搶屯生活物資人潮,今年卻十分平靜。一來Omicron變異株雖傳染力更強但症狀較輕,二來疫苗施打率與去年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政府到目前為止仍呼籲大家如常生活,社會上也漸漸習慣以平靜的心態面對。

雖說目前的政策走向是維持正常生活,不表示各種防疫措施就不作為了,因此政府除了希望大家配合戴口罩勤洗手、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疫調與隔離檢疫措施仍然確實執行。但疫情升溫加上Omicron變異株的超強傳染力,使得被匡列隔離變成人們將來很可能會遇上的日常生活難題。台灣的民眾現在最擔心的恐怕不是遭到感染,而是疫情擴大後因防疫政策而被匡列隔離。

儘管政府早已宣導若接到隔離通知或親友確診該如何應對,但目前都集中在防疫措施本身,而非如何在生活基本需求上準備好面對隔離,因此恐怕需要更進一步的指引,比方居家隔離、防疫旅館與集中檢疫所分別在日用品、通訊、娛樂、個人清潔各應該準備的品項與數量,以表列方式協助民眾在隔離前的準備時自我檢核。

其次,生活不是只有穿衣吃飯看電視上上網,如何保持平靜撐過隔離期,因此可以提供建議,讓民眾了解隔離期間的生活如何維持日常;另外,也可以讓民眾了解不同隔離場所的日常生活到底是什麼模樣,減少因未知而產生的恐懼。

「明明打了三劑疫苗,重症、致死率那麼低,還要隔離這麼久」的牴觸情緒,隨著疫情慢慢升溫,可以預見會同步蔓延。如果事前就先有措施讓民眾了解可能面對的是什麼,並且給予具體可操作的指引與建議,對於消除牴觸情緒應該有所幫助。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因為不想被隔離而不配合疫調的可能性,對防疫有具體助益。

以上建議的指引與建議,其實不是只有政府能做,新聞媒體也可以藉由採訪實際案例後歸納出來。與其傷腦筋想除了「爆發」、「驚爆」外有什麼更驚悚的形容詞,或者報導印度神童、盲眼龍婆等「預言家」又說中了什麼,媒體還不如想想疫情升溫時,有沒有什麼可以幫民眾做的事。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