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善握兵役改革的機會之窗

圖為小朋友為教召官兵加油打氣。(軍聞社提供)

烏克蘭面對俄羅斯的軍事入侵,雖然以小抗大,但從二月廿四日爆發戰事至今,已然超過三星期。不僅暫時阻卻了俄羅斯總統普廷的擴張目標,讓俄軍仍難軍事突破而陷於困境。烏克蘭人為了守護家園所展現無畏的抵抗意志,更贏得國際社會的尊敬,西方國家也大量提供軍備等援助物資,力挺烏克蘭人繼續對抗惡鄰。自助爾後人助,台灣也處於惡鄰中國的侵略威脅,民主國家同樣聚焦北京是否會趁機蠢動,以及關注我們的防衛決心。今日烏克蘭,明日是否會發生在台灣,關鍵則在我們自己。

蔡英文總統說,自助人助是烏克蘭在面對俄羅斯侵略時最好的寫照,台灣也只有提升自我防衛的決心和力量,才能捍衛國家主權與安全。外交部長吳釗燮強調,烏克蘭之所以能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是因為他們願意為生存、為主權、為生活方式而戰。台灣具相同目標,願意自我防衛及投資軍備,為國家、主權、領土及生活方式而戰。從政府首長的發言看出,烏克蘭帶給台灣的啟示相當深刻,國內對於防衛決心,也有更多討論,其中核心課題,即在我們的兵役制度對戰力養成,是否能真正展現抵禦外敵的意志與能力。

蔡政府新成立的全民防衛動員署,以精進教召訓練,提升後備部隊戰力為重要任務。新制教召並改為「一年一訓、一次十四天」,首梯已於三月五日入營,號稱「史上最硬教召」。時間上遇到烏克蘭戰事,過程也受更多注意,新制內容如射擊訓練增加至廿八小時,涵蓋手槍、步槍、機槍以及迫擊砲等,科目增加行軍訓練、戰傷急救、工事構築、地形地物利用、班攻擊與防衛等。另並實施野宿、野炊,以利熟悉戰場經營。這確實較以往教召精實,更貼近實際的軍事訓練,而非流於形式。

然而,這些教召對象畢竟只有十四天,如果之前服役期間的訓練夠扎實,落實「常備一體」,新制教召就能達到加乘效果。不過,對常備兵役,監察院及立法院均有報告示警,現行僅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男,難以嚴格把關,要讓缺乏完整軍事技能訓練的短期役軍人「都有足夠的作戰能力」,恐會是緣木求魚。這也勢必影響我們的後備動員持久戰力。另方面,過去幾年志願役人數雖有成長,但增幅呈逐年遞減,作戰主力部隊的編現比均不及八成。加上少子化的衝擊,光憑募兵絕對無法支撐整個防衛能量,外界也建言,役男應從四個月役期拉長,新制教召才有意義,不會捨本逐末。

放眼其他國家,實施徵兵制且面臨外患如以色列、南韓等,義務役都是超過一年,我們的四個月,說得嚴重些,或是為了不牴觸憲法「服兵役義務」下的形式主義安排。從公元二千年陳水扁政府開始,義務役役期日漸縮短,到了馬英九政府時代,做出從一年大幅縮水至四個月的決定,軍事訓練嚴重不足,是關鍵轉折。馬任內一味地對中國示好,國防戰力也自我削弱。反觀中國軍力是連年增長,消長之勢加速戰略失衡,馬英九卸任總統後,則唱衰台灣國防,還說出共軍對台「首戰即終戰」等媚中之語。台灣現在得面臨兵源的徵募難題,馬英九之流者難辭其咎。

兵役制度的問題,也讓美國等國際挺台力量,懷疑我們自我防衛的決心,甚至還公開挑明說,台灣應為共軍侵犯展現出「抵抗的意志」,為自己的防衛做更多事情,包括擴大徵兵制的規模等。蔡政府近年雖強化後備動員的制度,但國內外呼籲重視徵兵制的聲音從未停過。而現在烏克蘭人對俄軍的抵抗決心,正感染了台灣社會,我們軍方也從之前的保留態度轉為研議調整,主管役政的內政部正副首長也都表態支持徵兵,軍方智庫人員並當面向蔡總統建言,應拉長為九至十二個月役期,以兼顧國家安全與國民生涯規劃。

調整役期已漸成主流意見,政府應善握這社會氛圍明快決策。更重要的是,延長役期的軍事訓練內容是什麼?過往的批評不乏與社會脫節、或一成不變,役男從自由開放環境進入部隊,容易出現排斥,難以塑造社群團結和國族意識。這次新制教召討論度高,在於讓參與者真正學習如何戰鬥和保衛國家。換言之,適當調整役期,也要搭配提升訓練,像是增加戰鬥與生存技能、強化認識國際與台海情勢、甚至把科技元素帶入訓練等,都應該納入全盤思考。兵役變革,既要精進青年世代的軍事素養,同樣的,也在檢驗軍方能否與時俱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