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光雕」與「沉浸式劇場」-布袋戲的新潮流

◎ 胡中行

2022年初,跨世代布袋戲迷引頸期盼的《素還真》電影票房失利。布袋戲怎麼吸引新觀眾,同時留住老戲迷,成為討論的焦點。長年來霹靂布袋戲稱霸天下,除了傳統技藝、劇情編寫,也靠引領時代的技術創新。「(臺語)東港無魚,西港拋。」就算霹靂布袋戲電影無法再造2000年《聖石傳說》的輝煌佳績,但其他藝術團隊也早就著手開發「光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的形式,試圖開啟臺灣布袋戲新頁。

2021年底西門紅樓的跨年檔期,由「新勝景掌中劇團」邀請「陳錫煌掌中劇團」、「新西園掌中劇團」、「聲五洲掌中劇團」、「蕭孟然掌中劇團」和「五洲真吉祥掌中劇團」,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一堂,首創光雕布袋戲《伏魔英雄帖之再現白光劍》。(以下簡稱《伏魔英雄帖》。)開演前戲偶飾演神祇,講吉祥話,撒糖果。原本只是依循酬神扮仙的布袋戲傳統,但在這裡還增添了到觀眾席與大家互動的橋段,瞬間炒熱現場氣氛。正戲開演,在室內劇場空間裡的傳統野臺,從舞臺鏡框到背景布幕,都成了動畫投影幕:嚴冬降雪、春暖開花,左右兩邊的蟠龍與石獅雖然事不關己,卻又不時搔首弄姿。當主要角色正邪交鋒,整個舞臺還跟著烽火綿延。以往藏於後臺的文武場,這次被請到臺前兩側。「太日樂集」樂團不僅現場伴奏,擊鼓、吹笛的姿態也帶動情緒張力。劇情裡,大俠屠龍與臺灣布袋戲史的兩條線路交織,並不時穿插Siri、Uber、Google地圖等現代語彙,臺詞既典雅又新潮。此外,畫面正下方的同步中、英字幕翻譯通暢,且顧及文化語境,讓不懂臺語的觀眾也能盡情享受看戲樂趣。

相較之下,由文化部指導,「双融域」與「聲五洲掌中劇團」合辦的《光電音造盤絲洞》,為了降低觀眾年齡層,採取簡單且重複性高的臺詞,並將超大中文字幕打在令人較不習慣的觀眾席二側牆上。不過,他們在科技運用上的大膽嘗試,絕對已經在臺灣布袋戲史留名。觀眾從入場開始,便「沉浸」於臺式俗艷美學的「光雕」大海。《西遊記》裡〈盤絲洞〉耳熟能詳的故事不是重點,對比強烈的視覺效果才是饗宴的主菜。戲偶服裝由知名設計師康延齡操刀,奢華大器又不失細節。布袋戲偶配合動畫演出的影片,投放在正前方的牆面上。其中出現的各種元素,例如:花草、地磚、小熊軟糖等,則不時延伸至劇場地面,使人宛如置身其中。最後,在「董事長樂團」迷幻動感的歌曲中,片尾字幕沿著地面向觀眾流洩,餘韻蕩漾人心。

上述二個製作都保留傳統鏡框式舞臺的習慣,限制觀眾面對正前方觀賞。然而《光電音造盤絲洞》採用的「沉浸式光雕」,其實為「環形劇場」締造了絕佳的演出環境。如果把字幕改到畫面下緣或其他地方,角色理應能在觀眾席四周的牆上穿梭。若再將《伏魔英雄帖》開演前實體戲偶與觀眾的互動加入正式演出中,搭配其現場樂團的伴奏,必能建立出更入戲震撼的劇場魔幻。

臺灣布袋戲從廟口、電視、電影、錄影帶和光碟,一路演到網路串流,科技時常扮演傳統技藝的續命良藥。《伏魔英雄帖》與《光電音造盤絲洞》團隊於「光雕」和「沉浸式劇場」的努力,或許正在為布袋戲開創嶄新的希望。

(作者曾任雪梨臺灣日嘉年華舞臺總監、蘋果兒童劇團編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