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日本記者筆下的勇敢台灣人

◎ 葉治平

烏克蘭人抵抗俄國入侵的英勇與團結,震撼了世界,也感動了世人。但一些台灣政客的第一反應卻是發出「義和團式反抗」的嘲諷,隨之即是自我矮化的質疑:「烏克蘭能,台灣能嗎?」這個問題,在一百二十多年前的乙未戰役中,台灣人的祖先以「村婦助磨刀,耕夫自裹糧」,全民皆兵的浴血抗敵,已做了肯定的回答。

甲午戰爭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日軍才剛登陸,恭奉清國為正朔,要和清國「氣脈相通,無異中土」的台灣民主國隨即潰敗,總統、大將軍、義勇軍大統領,相繼落跑。但繼之而起,奮勇抗敵的,卻是真正要在這塊土地安身立命的平民百姓。他們沒有受過軍事訓練,沒有精良的武器,為了保護家園,勇敢的面對日軍精銳的近衛師團,不但讓日軍陷入苦戰,近衛師團團長北白宮川能久親王甚至戰死於八卦山,迫使日軍不得不數次增兵,甚至在三峽、大溪、六推等地展開殘酷的「無差別掃蕩」,其慘烈有過於今日之烏克蘭。

日軍近衛師團於基隆與義軍交戰,其圖日軍中間的指揮官應該就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維基共享)

台灣人的勇敢,震驚了敵人。隨軍記者大田才次郎在「攻台戰記」中的「論說近衛師團功績」寫道:「台灣敵兵,平素勇悍,視死如歸,舉島均同仇敵愾,仇視我軍,連一小塊土地也不讓給我們,因此勇敢抗拒,無一兵一卒投降,這是近衛師團困難之所在。」台灣人為何如此勇敢?他進一步解釋:「台灣雖地狹兵少,仍與我軍為敵,乃因台灣為其祖宗之地,墳墓所在,如何能將之讓與敵國,此所以我軍遲遲未能戡定,以迄於今」。

「祖宗之地,墳墓所在,如何能讓與敵國」,其理至明。所以多次民調顯示,當敵人入侵時,絕大多數台灣人會奮起抵抗,保護家園,不讓祖宗之地遭人踐踏。

但是,在台灣獨裁近四十年的蔣家父子,過逝幾十年,其子孫及信徒們卻仍將棺木「暫厝」,不願入土。表明的就是,台灣不是他們的「祖宗之地,墳墓所在」。這也說明為何他們的政黨不時唱衰台灣,身為三軍統帥的前總統更以「首戰即終戰」來恐嚇人民;甚至有一群無恥退將到敵營聽訓,發表「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的叛國言論。當敵人兵臨城下時,這些人會不會不戰而降,或像台灣民主國總統一樣連夜落跑?這是合理的質疑。台灣人從地方到中央的各項選舉,豈可不慎。

(作者為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