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彭光治/台灣證券市場走過一甲子的滄桑軼事之三

圖為1972年遷至城中大樓交誼廳的歷史畫面。(作者提供)

彭光治/台灣證券交易所前國際部協理

(三)墊款墊股與差價結算兩模式如何導向制度化

至於股票交易的種類,開業之初分為翌日交割的「當日交易」與成交後第三個營業日交割的「例行交易」兩種。早期由於市場籌碼太少,券商營業廳都呈現門可羅雀的現象,在廿二家專業券商中,相繼有七家自動停業。於是為了活絡交易,券商針對「當日交易」展開與金主合作的黑市墊款墊股交易,另一方面,當局與業者合謀,從「例行交易」下手,改為成交後第六個營業日辦理交割,而以繳納證據金的做法以差價結算。自一九六九年後將該交割日期予以延長,不僅將每月初二與十七日與「當日交易」之交割合併為共同交割日,並且每個月兩期皆得為延遲交割。其後又把延遲交割但書予以刪除。惟政府為另謀出路,早就準備引進像日本的屬於現貨交易範圍內的信用交易,於是先指定三家公營銀行以抵押貸款方式進行股票融資業務,同時在一九七三年二月宣布把「例行交易」買賣餘額證據金提高至百分之百,實質上予以結束。旋即第一家「復華」證券金融公司成立,乃針對T加二的唯一之「普通交易」受理融資融券業務。等到九○年代,券商已獲准自行辦理融資融券業務,而證金公司不久也消失了。又原先期貨交易性質的「例行交易」結束後,一九九八年台灣期貨交易所正式開業,台股於是進入多元化的年代。

另一方面,為因應股市交投與檔數日益擴大,於是以證交所為主軸成立「台灣證券集中保管公司」,並在一九九○年開始作業,先從辦理證券集中保管、清算與款券劃撥交割業務著手,而後進一步實施股票無紙化與e存摺等業務。

為使後輩先進針對股市知識除了得自教科書的論述,能多了解這六十年來台灣股市伴隨經濟發展的軼事,茲以每十年劃分為一個年代來探索。頭三十年,係先觀察雛型期的摸索試驗,繼之則探索股市開始與經濟聯結,而反映在股價走勢的狂飆年代。後三十年,則在資訊科技的時代背景下,進一步頻頻修正及增添法規範圍並建立新制,藉以走向全球化、自由化及數位化,促成市場規模之壯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