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核心關鍵技術豈容外流中國?

為防止核心關鍵技術外流到中國等敵對勢力,行政院日前通過修正國安法與兩岸條例,新增或提高刑罰,盼能遏止相關犯行。其中,國安法新增攸關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的經濟間諜罪;兩岸條例修法,則針對中資假借人頭違法來台投資等行為提高刑則。另外,兩岸條例也規範受官方委託,從事涉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業務的個人或團體,要赴中國應經審查會審查許可,違者將受到重罰。在中國不擇手段盜取我關鍵技術,嚴重衝擊台灣產業競爭力與國安之際,修正案提高刑罰幅度或仍不足,但至少凸顯政府已正視相關不法行徑已不止涉及商業競爭,本質上就是國安問題。

近年中國竊取我國產業技術案件頻生,顯見台灣現行法令欠缺嚇阻作用。首先,採證不易,即使罪行確鑿,也多以輕判結案,對於動輒牽涉龐大利益的竊取智財權行為,難以產生威嚇效用。尤其,中國固然明顯為我之敵國,但在相關法令上,仍未將中國定位為敵對國家,猶框限於「兩岸分治」的概念,因此相關行為難以適用於敵對國家之間的間諜罪。如此一來,美國可以對中國商業間諜處以極重刑罰,但台灣卻往往輕輕縱放。這類缺漏,不僅影響經濟領域,實際上亦對我國安與地緣政治造成負面衝擊,例如美國就因為台灣規範、控管不嚴,對於出售先進武器或轉移技術投鼠忌器,憂心先進技術間接流入中國手中。

近年中國竊取我國產業技術案件頻生,顯見台灣現行法令欠缺嚇阻作用。(路透社)

關鍵技術對於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在此次疫情更加凸顯無遺。疫情造成全球產業的斷鏈危機,尤其核心晶片的缺料,使我國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供應鏈依賴的重中之重。歐盟執委曾說,如果台灣不再出口半導體,全球幾乎所有工廠都將在三週內停工。因此美、歐、日均將台灣當成重組供應鏈之合作夥伴,並以優惠政策、補貼爭取台積電前往設廠。可見擁有關鍵技術的重要,而確保其不會外流到敵對國家,更是當前國安與地緣政治的重要課題。反觀中國,為了脫離低技術的代工組裝階段,扶植紅色供應鏈,實現「中國製造2025」,制霸全球的野心,卻未在高科技產業上,採取循序漸進,深耕、踏實的發展步驟。反而,意圖抄捷徑,以國家龐大資金,採取盜竊、挖角、併購、合資,以表面合法之手段,行竊取智財權與關鍵技術之實。其大肆偷盜智財權,與對全球擁有關鍵技術企業之大量併購,並且宣示打造中國為製造強國的中國夢,已然引起多數國家的關注、憂心,甚至反制。

美中貿易戰是全球防止中國以不正當手段崛起的第一戰。及至疫情爆發,中國「以疫謀霸」的野心日益彰顯。先進國家紛紛強化對外資併購本國產業的國安審查;而所謂「外資」,實係針對中國而來。這是全球反制中國併購各國關鍵產業的新趨勢。而在防止關鍵技術外流中國的防線中,台灣實居於最前線。令人憂心的是,台灣由於認同歧異、敵我之分並不明確,加上部分人一再倡議中國市場乃台灣經濟希望所在,故而對中資併購、挖角,往往扭曲為單純商業行為,無視其背後的圖謀,反倒使台灣成為中資最容易突破的缺口。其次,刑罰太輕,付出的代價與一旦得逞的獲利顯然不成比例,更種下少數人被中國收買,鋌而走險的誘因。尤有甚者,在中國明顯不懷好意,而且隨時可能侵略台灣的情況下,台灣內部一直有一股強大力量試圖以商人無祖國與兩岸合則兩利的錯誤觀念,力促產業西進,甚至高科技投資中國。回顧扁政府時代,要求開放八吋晶圓登陸的呼聲此起彼落,而馬政府時代中資甚至揚言,將大舉來台併購台灣的半導體大廠。如今回想,若當時半導體高階技術開放西進,以及中資併購台灣大廠成功,那麼今日台灣之生存優勢恐怕喪失殆盡,而全球恐亦失去制衡中國霸權崛起的重要籌碼。

總之,美中對抗,加上疫情肆虐,先進國家均將確保關鍵技術與供應鏈自主,提升到國安層次與地緣政治的要素。而美國亦以建立可信賴供應鏈為國家的重要目標。在此情況下,台灣以擁有關鍵技術、完整供應鏈,以及保障智財權與自由市場機制,而獲得多數國家認同。然而,儘管中國軍機屢屢侵門踏戶,台灣社會卻未形塑出強烈的反中國侵略認知,法令對於這類危害經濟與國安的行為也未有嚴格懲罰之規定。由此,半導體產業對保護台灣所形成的矽盾,一旦未能架構起嚴密的安全防護網,讓中國得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台灣反而可能深受其害,喪失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地位。因此,政府修法力圖遏止關鍵技術外流中國,只是邁出第一步,未來仍須持續檢討改進,才能真正確保台灣的產業優勢與國家安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