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爭議不斷的北京冬奧

正在中國北京進行的冬季奧運,不僅開幕前因人權、環保等因素遭到國際抵制,開賽以來也爭議不斷。對中國當局來說,冬奧是它展現體育實力、愛國主義和政府形象的重要場合,旨在「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北京篇章」。不過,中國畢竟不是冬季運動發達的國家,愛國主義或民族情緒常趨於偏激,政府形象也鴉鴉烏。因此,北京當局精心營造的冬奧,頂多只充分展現中國特色,未必對它的預期目標產生多少加分作用。

冬奧在武漢肺炎疫情未了,當局堅持「清零」政策的大環境進行,採行各種隔離措施,最讓各國選手抱怨,食物供應也連帶令人難以恭維。其次,奧運聖火傳遞者,有兩年前在中印邊境混戰受傷的解放軍官祁發寶,引發印度不滿;安排具維吾爾血統的運動員參與聖火點燃儀式,而新疆人權狀況惡劣正是冬奧遭外交抵制的主因。此外,參與者被主辦單位要求安裝「冬奧通」,但這款App被指有安全漏洞,日本冬奧代表團已告知成員,回國後徹底刪除這一App。

尤有甚者,冬奧之前,中國與俄羅斯都宣稱,反對把奧運政治化;但習近平與普廷開幕「會前會」的聯合聲明,卻強調反對北約擴張、反對顏色革命、反對台灣獨立,形同組成「獨裁聯盟」,先把奧運塗上濃厚的政治色彩。做賊喊捉賊,即此之謂也。

北京冬奧引發南韓公眾撻伐,更凸顯了中國的一貫心態。開幕式上,一名身著傳統朝鮮服裝的女性表演者,以中國少數民族代表身分,在一個傳遞中國國旗的環節中出現。南韓輿論認為,這是把韓服納入中國文化的霸道作法,是文化掠奪、文化挪用,扭曲歷史,破壞韓國文化認同的惡劣行徑;有如前此指稱泡菜等韓式料理源自中國,都是把韓國文化當做中國一部分的霸權心態。這一風波,加上兩位南韓選手在滑雪比賽領先卻被判犯規而引發的裁判不公質疑,也在南韓導致公憤,在大選中廣受熱議,年輕族群的反中民意,尤為今年中韓建交三十年投下陰影。

掠人之美,常把周遭美好事物視為己有,對待朝鮮文化如此,也顯現在強要他人當中國人的心態。北京冬奧最受中國青睞的滑雪選手谷愛凌,是頗具代表性的例子。十八歲的谷愛凌是美中混血,在舊金山出生長大、並在美國獲得一流滑雪培訓,長期代表美國隊參加國際比賽;這次代表中國出賽,並得到金牌,被捧為「冰雪公主」。相形之下,背景相當的華裔溜冰選手陳巍也奪冠,卻因代表美國,且被指曾有譴責新疆人權的「辱華」言論,遭中國網民出征,「虛偽」等冷嘲熱諷此起彼落。

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奧會也規定運動員須為參賽國國民,谷愛凌代表中國出賽意味著放棄美國籍,但她奪標後告訴記者,「我在美國的時候是美國人,在中國的時候是中國人」,引發對其國籍的廣泛議論。國際媒體也發現,連同谷愛凌,中國招募了三十名所謂「歸化運動員」參加冬奧,絕大部分是男女冰上曲棍球球員。這種「國籍衝突」進一步引發各方好奇,中國是否為了營造冬奧成績,不惜在其國籍法另闢蹊徑,准許他們未放棄雙重國籍,就歸化成中國公民。

對專制中國來說,政治實用主義才是硬道理,法律為政治服務,司空見慣;但此例一開,面對中國內外成千上萬也想擁有雙重國籍者反彈,後患不容輕忽,中國官方因此對此諱莫如深。《紐約時報》就谷愛凌議題的觀察最具代表性:問題在於,她能否一直保持這樣的姿態,代表著兩個關係正在惡化的敵對國家,做一個不發表公共意見的公眾人物。

谷愛凌的國籍問題廣受矚目之際,台灣也因冬奧掌旗選手黃郁婷穿著中國隊服,演員方芳、陳竹音宣稱入籍中國,引發爭議;方芳還以「中國公民」身分自居,要「祖國」出手教訓台灣。這幾個事例加上黃安等過氣藝人的「舔共」言行,吃裡扒外,且政府當局束手無為,許多國人紛紛要求有懲戒行動。在民主台灣,認同與選擇的個人權利受到保障,但面對中國百般脅迫、千方百計要併吞的野心,台灣與中國之間,比《紐約時報》所描繪的美中「兩個關係正在惡化的敵對國家」猶有過之,台灣實在沒有對錯亂敵我關係公眾人物言行繼續姑息養奸的奢侈。

台灣與中國交往,彭明敏教授曾有倡議︰須堅持「平等」原則,對方可以在台灣做的,台灣在中國也可以做;台灣在中國不能做的,中國在台灣也不能做。整體如此,個體適用,對公眾人物尤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