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Niall Ferguson的忠告與徵兵

◎ 宋啓成

一九三九年三月,納粹德國繼取得蘇台德區後,併吞整個捷克斯拉夫。對此,英國首相張伯倫立刻宣佈若波蘭遭到德國攻擊,英國將負責集中一切力量提供援助,英波並於是月底締結協定。

然協定墨瀋未乾,德國果真在當年九月一日揮軍波蘭,英國在兩天後對德宣戰,但所謂的「援助」,竟只在大西洋與實力稍弱的德國海軍交戰,而不是打通更重要的波羅的海航道。波蘭於是在德蘇兩國的秘密協定下,慘遭佔領與瓜分。

日前,台北政經學院邀請知名歷史學家佛格森(Niall Ferguson)發表專題演講,佛格森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曾為哈佛大學、紐約大學與牛津大學的歷史教授,並曾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其外交政策評論備受重視。佛格森在這場演講中強調「美國在過去三、四年雖不斷加強口頭承諾,但那不一定有用,只依靠口頭承諾是很危險的事」。

從一九三九年波蘭的遭遇可知,即便有實質承諾,甚至簽署具體協定,也同樣危險,可能比只有口頭承諾還危險。畢竟只有口頭承諾,對未來還會抱持些不安定感,這種「不安定感」有助於提振「憂患意識」,積極、妥善面對眼前威脅。

此外,從一九七三年十月埃及與敘利亞對以色列發動「贖罪日戰爭」的經驗可知,當敵人發動戰爭的第一時間,還是只有自己能單獨應對。以色列儘管開戰初期遭到重挫,所幸全民上下有高昂的戰鬥意志,後備體系也能立刻運作並遏止敵軍進犯,最後方能在美國緊急援助武器的強化下,反敗為勝。

據《天下》雜誌在上月初民調的結果顯示:六十三‧七%的人不擔心「接下來一年台灣與大陸發生戰爭」;五七‧九%的受訪者不認為「中國大陸最後會以武力統一台灣」;近六成民眾認為美國會出兵救台;認為美軍「可能有效保護台灣」者占五十四%;值得注意的是,有近六成的二十至二十九歲年輕人,不排斥恢復徵兵(全體受訪民眾則有七成贊成)。

顯然,大家儘管仍對美國援台抱持樂觀,但也知道諸如以色列「自助而後人助」的道理,對未來仍有不安定感。因此當「恢復徵兵」逐漸成為共識之際,應有的配套及準備,宜儘速展開,畢竟這也是對外宣示保家衛國決心的一種象徵;就如同世界前三大媒體之一的路透社,於十四日報導高雄左營海軍陸戰隊兩棲蛙人訓練,並將他們的意志向全世界傳遞一樣。

(作者為前國防大學戰爭學院上校教官,世新大學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