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鏗鏘集)台灣被消失的「近代」

◎ 李敏勇

台灣文化協會一○○年,有許多活動全國展開,其中,以「光」為主題以「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在北師美術館的展覽和相關講座、特別導覽和劇團演出,更從二○二一年跨越到二○二二年四月。許多人親臨其境,與許多藝術家留下來的經典畫作,文件會晤,特別是黃土水的雕塑「甘露水」。圍繞的人們、讚嘆的眼光。

「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出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台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黃土水的這話是一九二二年留下來的。

一九二一年,他以「甘露水」入選帝展。這一年,台灣文化協會成立,標示著知識份子文化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進步性理想。

因為左、右政治路線的衝突,台灣文化協會不到十年就分裂,但進步性思想的種子散佈這塊土地,文化和藝術煥發新境。真正的破壞是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台灣被國民黨中國接收、進佔統治,發生於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台灣人文化精英大量消失。中華黨國不只毀壞了中國五四運動的精神,也破壞了台灣文化協會的遺產。

戰後的中華黨國時代,去日本化而中國化,其實也是去近代化、去台灣化。相對共產黨中國文革的中華文藝復興運動,鞏固黨國,台灣的近代國民意識被「老百姓」取代。這種病理,即使民主化以後仍存留社會。看看台灣當下政治演義,聽聽大多政治人物的言說即可瞭然。

生活中缺少文化志向,大多只重經濟利益,「相對剝奪感」掛在口中,俗世文化率為浮世宮廟和輕薄影視五四三形貌。回顧台灣文化協會、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台灣的近代如何被消失?為何被消失?成為檢視戰後中華黨國統治之惡的文化指針。壟斷統治權力時,脅迫人民反共、反攻;被取消絕對統治權力後,唱和共產中國,背反醜態盡露。

台灣人在追尋共同建構一個近代意義的新國家,回顧未能持續的台灣新文化運動,對照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為他《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台灣漢字中文版書序的一段話:「台灣人開始追求獨立的時候,並沒有試圖藉由文學,來確立自己作為國族的存在。」一語道破前近代性迷惘,確是警惕之言。民主化近代國家的國民是國家主人,要有「近代」國民意識才行。

(作者是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