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遲到卅年的統戰歌曲

◎ 施佳良

近來中共國台辦大力讚揚統戰歌曲「我們同唱一首歌」,找了台灣與中國藝人共同演唱,傳達兩岸一家的理念。就歌詞來說,在情感上是以「鄉愁」為起手,再銜接兩岸有共同的文化,以及血濃於水的親情,並藉親人的團圓來暗喻政治的統一。形式敘事完整,但設定目標聽眾模糊。

歌詞要能打動人,必須讓目標聽眾在意境與情感上能產生共鳴。歌詞先談鄉愁。但鄉愁是一種曾經擁有的生活,但後來因離開而失去,如今想喚回卻不可得,只能魂牽夢縈的遺憾。這是卅年前的來台老兵們的強烈情感,也是促成一九八○年代老兵返鄉探親的動力。

但在兩岸往來頻繁的現在,誰有著這樣的鄉愁呢?大多數人的生活經驗都是在台灣出生成長,又怎會為「沒有失去過的地方」而感到愁呢?況且歌詞所用的形象符號,如泡茶、榕樹、下棋、台語,都是對岸所想像的台灣符號。聽了歌而動思鄉之愁的人,不就是在大陸的台灣人嗎?難道這歌是鼓勵他們趕快回台灣嗎?從情感設定、符號使用,到聽眾設定與意象連結,全都錯置了。

從政治角度來說,統戰論述是從私領域的一家親,過渡到公領域的國家統一。然而「同一種族、同一國家」的想像,在經歷過民主化的台灣,已逐漸失去號召力。台灣人更多是認知到兩岸在生活與價值的差異,以及政治是制度的選擇。畢竟有相似的種族、文化歷史習慣和語言,不代表在政治上就必須是同一國家。更何況若以一家親作為國家統一的基礎,那中共有何理由阻止新疆與西藏的獨立?

中共當然不可能讓新疆與西藏獨立,還進一步想在東亞重建天朝秩序。以及透過「雖遠必誅」中華民族主義式戰狼外交,中共試著將自己塑造成普天下「華人」的靠山祖國。將北京在情感上打造成華人的耶路撒冷;在政治上塑造成華人的華盛頓DC。希望讓海外華人們情感投射,為強國感到驕傲,遙奉正朔。但在落後的民族與國家論述,及缺乏自由民主與法治的制度習慣下,終歸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作者是政大公行系兼任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