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柯文哲市長的最後一年

七年前,台北市民以五十七%的票數,把無黨籍的柯文哲送進市政府;四年後,他如願連任,但得票率降為四十一%,投票給他的公民少了二十七萬多人。如今,七年過去了,市長任期進入最後一年,儘管在施政滿意度民調常態性落後,上週五在就職七週年記者會上,他仍自信滿滿,宣稱八年任期結束,一定可以拿出成績,「因為我們做太多了」。

這就是柯文哲,一位醫師從政,自創品牌的政治人物。他從庶人崛起,強調改變台北的力量,來自庶民,從政要傾聽庶民的聲音,展現庶民氣息的親和力。他有亞斯伯格症的行為模式,講話坦率。在不少台北市民眼中,更多時候是白目,且不惜以爭議話題吸引新聞媒體青睞,每天答嘴鼓,樂此不疲。他自視甚高,常自以為是,上週五的記者會夸夸其談,被指為報喜不報憂,毫無檢討,卻仍自我感覺良好。尤有甚者,儘管他曾指歷屆台北市長的通病都是第二任想選總統,如今以市長身兼黨主席兩職,似乎也有此「肖想」。

庶民的出身,人稱柯P或阿北,的確使他在某些方面,能以庶民的角度看待並處理市政。以他在記者會所一再強調的政績之一,台北市巷弄間劃設綠色的人行通道,才真正影響市民生活,「綠色通道」讓人們行走鄰里巷道變得安全而車禍少。此事雖小,但不以善小而不為,也算得上符合「政治是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同樣地,改建南門、環南、果菜市場,改善攤販等措施,也屬從庶民生活的日常著手,都算得上施政不離「民之所欲」。

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

另一方面,當上市長的柯文哲,也陷入政治人物的通病,不免高調唱多了而不知民間疾苦。他最引以為豪的「台北市的老人福利相當好」就是具體例子。誠然,從數字看,老人福利預算是增加了,但數月前疫苗接種無視老年市民數位落差,導致預約亂象,相較於高雄等縣市事先造冊,循序安排或接送長者接種,採「宇美町」式施打,如此老人福利,相差不可以道里計。再如重陽敬老金,其敬老的情義其實重於福利,如嫌經費偏多,可經適度排富為之;如今搞到議會介入又覆議不成,實難以「進步價值」自我貼金。

人格特質造成柯文哲有所堅持,也常有非凡的見解,嘗試突破現狀。他首次競選時喊出「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就有這樣的見識與氣派。從而,他不但喊出要進行一個「台北五十年都市計畫」,也宣示決心把所有台北市違章建築都拆光,因此吸引了不少選票,讓他在二○一四年高票當選。

然而,說得容易、做事難,柯文哲雖拿「不因少數犧牲多數人利益、不以短期犧牲長期目標、不因政黨犧牲國家利益」自我標榜,宣稱「對的事情做、不對的事情不要做、認真做」,七年來說多做少,以致台北改變不大,空頭支票卻不少。上任前宣示要強打的「五大弊案」之一的大巨蛋,至今公共安全疑慮未消,懸而未解。柯文哲曾說的「內湖交通沒救了」,七年來雖有改善方策,尤其科學園區聯外道路壅塞,仍未見實效。至於當年喊出八年興建五萬戶社會住宅的口號,至今也大打折扣。

從台北市長的職位更上一層樓,前例不少,要選總統也不好以「通病」視之,畢竟成敗取決於全體國人,何況那也是兩三年之後的事。柯文哲顯然不掩飾自己有此雄心,且表現於言行舉止,自言三年前曾做過評估,但不強求。兩年多前兼任黨主席之後,這一政治打算更為突出。或因如此,雖口口聲聲要擺脫藍綠,以自己的台灣民眾黨「太小了」,屬「不關鍵少數」,他頗關注與藍綠政治勢力的區隔與合作,冀求從中取利。

從而,在近兩年的武肺疫情中,柯文哲總以砲打中央政府為能事。台灣整體防疫,在中央政府公衛團隊指揮協調之下,表現不錯,國人安心,也能享有大致正常的生活。醫師從政的柯文哲,或自認高明,或試圖疫中取利,總以砲打中央為能事,但因台北的防疫實際表現未必高明,國人對他實難以恭維。

不過,柯文哲不改其行,不論名聲好壞,彷彿有聲量就好。就職七週年記者會被指為浮誇自擂,迴避問題,就是這一心態之下的產物。微軟創辦人蓋茲近日指出,二十四小時的新聞、過度政治化的新聞標題、社群媒體都在加強分裂美國社會;台灣也有類似現象,而藉媒體博取聲量的柯文哲是此中之尤。

最後一年,柯市長的上策是專注市政,以求卸任時拿出政績。政治人物在做,人民在看,實踐是檢驗政治人物的標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