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雙語教育的現況與窘境

◎ 方東白

貴版昨天刊登一篇彰師大機電系兼任教授黃榮文的投書《高醫大港生辱師事件有感》,讓筆者感觸良多,分享數起親身經驗。

一、十年前就讀中部某國立大學EMBA,其中一名留澳企管博士自陳,有位外國籍學生反映他的英文不靈光,上課聽不懂。幾番溝通未果,最後棄學。當時這位副教授在講台上為自己抱屈,認為留澳的英文程度有那麼差嗎?

二、同樣是這所大學,另一位本土國立大學畢業的企管博士和他校的教授聯合翻譯了一本厚厚的原文書,並教授這門課程。當同儕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驚訝管理學之深澳,實非想像,還互相鼓勵,要加點油。但筆者翻了幾頁,發現內容幾乎是Google翻譯,不僅錯誤百出,多處中文不通,能融會貫通的學生「絕非凡人」。

為了追根究柢並發揮研究精神,兩年學程畢業後,隨即報考中部地區師範級英語系碩士在職專班,不料又發現幾個現象。

一、除了筆者,另外十六名碩士生皆為公私立學校以及補教業英文老師。但完成論文畢業者,不到一半。仔細分析,全英文寫作是最大挑戰,因為指導教授無法「忍受」至少A4一百頁的「中式英文」,不知所云。其次是口說能力,因為國高中和小學英文老師皆用中文教英語。卅分鐘以上的全英語報告和答辯,令人望而怯步。

二、上聽力與翻譯課程時,發生了有趣的現象。當台灣籍教授現場英文口說,幾乎所有學生能聽得懂。一旦播放老外的原文語音檔教材,超過一半以上的「英文老師」當場如鴨子聽雷。諷刺的是,這就是符合外語學習與研究裡的「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簡單講,耳朵沒聽過的「語」,如何生成腦海裡的「文」?換句話說,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絕大多數台灣學生只習慣台灣籍英文老師的「台式英文」,當老外使用沒聽過的字詞並將語法顛倒、錯置、「落落長」,聽者當然「霧煞煞」。而當年的學生,就是現在講台上的老師。反觀老外聽「台式英文」很痛苦,所以會抱怨。

雙語教育要紮根,千萬別再外行領導內行,或內行不敢承認或聲張,繼續浪費民脂民膏。

(作者從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