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審慎應對Omicron 台灣不必過度恐慌

一年十個月的武漢肺炎疫情,除了台灣等極少數國家防範得宜之外,多數國家不斷受到病毒的蹂躪。雪上加霜的是,近日又出現世衛命名為「Omicron」的新變種病毒,具有卅二個棘蛋白突變點,比Delta變異株更具傳染力,並可能使現有疫苗保護力降低四十%,引發世人驚恐,造成金融與商品市場聞聲重挫,各國政府更紛紛強化邊境管制措施,禁止非洲南部國家的航班與旅客入境。這次突如其來的黑天鵝,再度讓全球陷入極度恐慌。

Omicron與Delta變異對比圖。(UFFICIO STAMPA BAMBINO GESU\'ANSA)

Omicron是已知傳染力與毒性最強的變種病毒,至上週六感染個案有限,卻已被視為大魔王,各國莫不嚴陣以待,而各種悲觀的末日預言再度瀰漫。其衝擊之大,導致疫情以來大幅漲升的金融市場為之潰敗;此外,拜登政府窮盡一切手段而無法壓抑的國際油價也劇跌,如西德州原油重挫十三%,顯示病毒無堅不摧的威力。而防疫優等生的台灣,儘管連日來沉浸於本土個案加零的小確幸之中,仍然難逃Omicron的驚嚇,投資人有如驚弓之鳥,爭相拋售持股。然而,Omicron尚未顯現魔力,世人對之所知有限,如此反應是否過度、激烈?尤其,對於曾經創下防疫佳績,雖然一度出現破口,卻又迅速控制疫情,讓民眾生活回歸常態的台灣,戒慎恐懼、審慎應對是必要的,但杯弓蛇影、過度驚恐,似乎並非適切的回應方式。如何對抗新變種病毒Omicron,綜合兩年來全球抗疫的成功或失敗經驗,諒必可提供一些珍貴教訓,讓世界克服新變種病毒的浩劫。而寫下成功故事的台灣,尤其要對自己具有信心,不要被莫名的恐懼打敗。

確實,近兩年的抗疫,有些國家非常成功,也有些一直處於後段班。但是,成功的國家並不是靠奇蹟戰勝病毒,失敗的國家也不是放棄抗疫,差別在於施打疫苗之外,仍須公眾良好的公衛習慣,例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使得病毒失去傳播管道,才能徹底根絕疫情。同時做到這兩者的便會成功;只是做到其中一項的,譬如只打疫苗卻不戴口罩,仍然會淪為失敗者。坦白說,西方世界之所以無法擺脫病毒的荼毒,承受一波接一波的週期性復發,癥結便在於此。而歐美部分民眾一再抗拒公衛習慣與規定,並非出於無知,而是來自於獨特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所傳承的懷疑論、陰謀論或偏見。在西方世界,確實有部分人或基於宗教因素對疫苗抱持懷疑態度;也有人視政府的強力抗疫措施,為對個人自由的侵犯,甚至是打壓特定族群、階層的陰謀。在此種文化、宗教、歷史脈絡下,簡單的戴口罩動作,也被當成一種凸顯個人自由,不受政府控制的指標。不可否認的,這種信仰價值層面的堅持,被誤用到醫學公衛專業的實務層面,造成了疫情的實質破口。尤有甚者,成功與「病毒共存」的前提,乃是高疫苗覆蓋率與良好公衛習慣;但上述原因,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的方法,往往只做了半套。這樣的做法既然無法有效對抗先前的病毒,當然也可能會對Omicron束手無措。反觀台灣,民眾既擁有良好公衛習慣,政府也有正確的防疫措施與指引,疫苗覆蓋率更快速提升,這都是對抗Omicron的基本功。

至於金融市場的恐慌,只要回顧疫情以來,全球主要股市在歷經未知恐懼造成初期重挫之後,反而一再創新高,即可了解在驚慌之中做出的抉擇往往是錯誤的。在非經濟因素利空衝擊下,投資人的思考點仍須回到經濟基本面。其實,Omicron距離台灣還很遠;台灣不但具有成功的對抗病毒經驗,今年GDP上修破六%,人均GDP逾三萬美元,加上國際大廠已加速對Omicron疫苗研發,提升人們的抵抗力,期能抑制疫情,凡此皆為台灣金融市場對抗疫情的底氣,國人毋須自我唱衰。

利空來襲,才是淬煉轉型的助力。疫情籠罩全球,凸顯了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價值與效能;中共軍機擾台,讓世界看到了威武不能屈的小巨人如何不憂不懼地對抗惡霸,以及自由、多元與包容的國民素質。Omicron雖然凶惡,卻只是台灣面臨的考驗之一。如果我們已經走過了大半的成功道路,沒有理由因為再出現一個路障,就畏懼不前。台灣能夠成功阻絕Delta,對抗Omicron也將再度呈現台灣人的優質與韌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