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抗中保台 不只軍力

◎ 宋啓成

日前有民調顯示,若明天兩岸爆發戰爭,只有不到半數的國人對國軍保台有信心,此現象在二十至三十四歲的年輕世代尤為明顯。單就兩岸軍力差距來看,民調會有此等結果乃意料中事。只不過,軍力真是保台的唯一要素嗎?

二零一一年,美國前國防部助理部長奈伊在《權力大未來》一書,揭櫫權力的三種面向:分別是硬實力、軟實力與巧實力。硬實力是一種強制力,可以軍力、財力為代表;軟實力是一種吸引力,表現在共同價值、意識形態;巧實力是前兩者的綜合。以當前兩岸形勢來看,台灣的「硬實力」雖處劣勢,不代表「軟實力」也不如人;儘管「軟實力」的效果遠較「硬實力」來得慢,但不等於「軟實力」用處不大。新加坡、瑞士、卡達都是善用巧實力的典範。

台灣自推行民主化以來,已成為一符合普世價值的「公民社會」;加上多方參與國際人道援助等活動,「軟實力」的效果持續擴大。筆者以為,台灣的「軟實力」,是促使愛好和平的國際友人願在兩岸情勢嚴峻的當前,頻頻表達關注,甚至採取實際行動的主因。政府有責任也有必要讓國人知悉,也應該善加整合這兩種實力,以「巧實力」妥善面對未來的挑戰。

(作者為前國防大學戰爭學院上校教官,現任世新大學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