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正視能源與產業政策的配合

◎ 陳冠霖

九月底,中國發生大規模限電,不僅嚴重影響工業生產,甚至於民生用電也難以避免,對照我國在今年五月的兩次限電,值得所有的台灣人注意未來的能源政策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的限電主因是能耗雙控政策所致,口號早於二零一五年提出。然而今年上半年東協國家跟印度的疫情爆發,大量訂單轉回中國,地方的排碳與耗能沒有遵守紀律,導致到了九月部分省分已經消耗全年度百分之九十的排碳配額。為了要達成年度的排碳量達標,並考慮即將到來的冬季用電高峰,結局就是忽然限電,強迫工廠停產。可見空有目標沒有做好準備,突發狀況發生就有可能產生混亂,這是台灣需引以為戒的。

蔡總統日前宣示二零五零淨零碳排。為了減少空汙,我國目前以天然氣發電逐步取代傳統燃煤發電,佐以綠電的建設來做為未來的能源發展。然而台灣為獨立電網,無法像歐陸國家透過電網購買他國的電力,且天然氣依賴進口,一旦國際氣價上揚或是海象不佳,則有可能會產生斷氣的風險。有了今年中國的前車之鑑,未來作為主要能源的天然氣,必須要有足夠安全的儲存能量,我們在綠能的發展上也應加速腳步。

在產業層面上,自二零一八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台商加快回流台灣設廠生產,雖然造就了台灣經濟的成長,但是同時也加大了台灣的用電量。在此我們必須去做的,是協同輔導各產業如何提升能源運用效率以及減少排碳。節能減碳已經是全球趨勢,這個過程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工業革命,誰能夠在這個過程之中取得技術領先,將會在下一個世代的生產取得重大紅利。

我們即將面對的是一個以節能減碳與永續經營為優先考量的世界,產業界跟政府乃至於所有民眾,不能再像以往一味要求廉價的水、電、土地、勞工等生產要素,而必須要有更宏觀長遠的態度規劃未來。從中國能耗雙控造成的巨大混亂與損失,台灣有必要提早正視未來能源與產業政策的相互配合,以免重蹈覆轍。

(作者為民間智庫研究專員,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