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國會改革未竟之路

前立委朱高正二十二日病逝,蘇貞昌肯定他當年推動國會改革,謝長廷也肯定他在戒嚴時期領導群眾運動,抗議萬年國會,帶動風潮。但朱高正後來的政治路,與民進黨分道揚鑣,逐漸淡出台灣政治圈。於今回顧,國會全面改選,當年堪稱跨政黨的歷史交集。隔天,陳柏惟罷免案通過,成為第一位遭到罷免的立法委員。罷免門檻大幅降低,已然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國會改革,一路走來,仍在顛簸,令人不勝唏噓。

直到蔣經國去世,台灣的立法院、國民大會,主體都來自南京,加上少數台灣的增額。四十年沒改選,不知道代表誰。所以,國會全面改選議題,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回響。不過,萬年國會是蔣氏政權基礎,一九八八之前屬於政治禁忌。李登輝接班後,吃過萬年代表不少苦。別的接班競爭者,也有各種利害計算。加上民進黨主攻此一議題,國會全面改選終於塵埃落定,立法委員一九九二開始全面從台灣選出,國民大會則在二○○五退出歷史舞台。

當年的國會改革,主題是告別南京法統,讓中華民國重新在台灣另起爐灶。然而,國會原理過於遷就現實,缺乏可長可久的制度總設計,遂生流弊。近來幾次罷免案,凸顯一個怪現象,言行舉止荒腔走板的不分區立委,擁有區域立委所無的保護傘,他們一開始就比區域立委高人一等。不分區設計,本來是要讓政黨選拔各領域的專業人才,結果有些不分區立委卻淪為政黨打手。於是,少數立委百無禁忌,國家認同背離主流民意,活在平行時空,選民幾乎拿他們沒辦法。但罷免門檻降低後,區域立委可能並無犯法或違背競選承諾等,卻動輒面臨罷免威脅,無法專心從事立委職責。這,是不是國會亂象的根源之一?

少數立委百無禁忌,國家認同背離主流民意,活在平行時空,選民幾乎拿他們沒辦法。但罷免門檻降低後,區域立委可能並無犯法或違背競選承諾等,卻動輒面臨罷免威脅,無法專心從事立委職責。(本報資料照)

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國會改革幾番動刀,仍難獲得人民信賴,反倒在不同情況下製造不同的國會亂象與政治紛爭,形同民主慢性病。廢除國民大會,立法院成為單一國會。而立法委員的產生,代表性差異懸殊,曾受爭議的是,外島、花東、原住民立委等,選舉人總數與立委名額加總起來,明顯不成比例。保障每一位公民的政治權利,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出在,代表區域利益的,代表國家層次的,卻塞在「單一國會」,致使立委問政焦點難免渙散。

至於,中華民國憲法獨有的監察院,歷次修憲一直廢不了。監察委員的產生,改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任命,也許可以改變政黨獨攬,但立法院的調查權遭到閹割,淪為一隻無牙老虎,立法權對行政權的監督,自流於質詢與作秀。監察院,藍營當作中華民國的公媽牌,歷次修憲都無法觸及,這是國會改革的深水區,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涉水渡河。

日前,台灣上了HBO「上週今夜秀」,主持人奧立佛介紹台灣,立委打成一片,又成台灣式民主的一種場景。從一九九二第二屆立委一六一席,一九九八第四屆立委二二五席,到二○二○第十屆一一三席,從廢省而膨脹到國會減半,實用主義的色彩十分濃厚。加上法案少見專業討論,經常出現政黨對決,一直受人詬病。台灣的國家經營千頭萬緒,但兩岸關係每每模糊了焦點,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往往未受足夠重視。例如,不論於內於外,我們都迫切需要一個具有民主效能的國會。如果,這次民進黨的修憲企圖心,包括廢除考監兩院,仍受制於現有結構得利者國民黨,從而有礙後續推動國會總設計,想必不是國人所樂見。如果說,目前的國會設計有利於大黨,而不利於小黨,所以兩個主要政黨各有盤算,犧牲台灣民主向上提升的機會,尤非國家之福。

另,民粹主義,也值得一談。近年的民粹主義風氣,已經影響到立委行使職權的客觀性。立法院,一般社會觀感,製造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還多。一個應該是化解矛盾、追求共識的殿堂,淪為政治競技菜市場,還把議場的紛爭延伸到街頭,刺激民粹主義之滋長。國會改革,茲事體大,有待國人促成。當前,讓立法院至少成為理性辯論的空間,讓代議政治與民粹主義保持距離,對我國民主效能之強化實屬刻不容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